-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存在哪些局限?原因何在?
健全人格、良好品性的儿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地把教育的各个阶段割裂,小学、中学、大学各司其职。
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人与自然和社会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学生的全人发展,就要把学生个体与自然、社会有机统一起来,使三者和谐、协调发展。为此,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在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方面,要使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在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方面,要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等;在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这样的目标确定,有利于学生的生活要素的整合,有利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的和谐、协调、健康发展。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
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在全国人大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要有梦想,如果孩子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他怎么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一个健康的体魄,离开这一点其他一切无从谈起。第二是阳光的心态,孩子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自信、尊重他人,这种良好的心态很重要。第三是智慧的头脑。有人总是对孩子说,你小时候痛苦一点,长大就幸福了。其实,幸福是由每一天构成的,如果孩子在课堂上不开心,那么他的整个生命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关注生命,给孩子幸福,要从我们自身做起。这里面是有一个价值判断的。我特别呼吁教育行政官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学生的分数上去了,考上了一个好学校,但如果心灵不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希望教育人共同追问:我们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
局限所在:重视知识有余,重视个体不足。
正文:
教育是要在人的身上塑造新的人格(涂尔干语),纵观学校教育的发展,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一直都是学校教育最为关心的命题。然而从中国现行的基础教育目标来看,以升学作为第一要义的指导方针一刻也不曾摒弃过,素质教育不过是浮于表面的口号,学校、家庭、社会大环境过分强调考试分数,在学习的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也就是重视知识有余,重视个体不足。
1.教育的功利性目的湮没了 “人”的教育
“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传承下来,牢记于心的,故教育仍摆脱不了固有的功利性目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做官。做官需要什么,读书就自然读什么。统治阶级希望其接班人接受的思想,泯灭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张扬的是其功利价值。马克思曾指出:“专制制度唯一的原则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中国历朝的教育在张扬功利性的同时压抑人,力图培养出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再看现行的中国基础教育,多数家庭与学校确实用心良苦,为学生付出很多,但是他们忧患最多的仍旧是孩子能否在同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否出人头地,成为金字塔顶尖的人。我们不能否认人通过接受教育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摆脱生活的窘境的想法是错误的。但是这种典型的只为了教育的功利性目的而读书的心态的存在压倒了一切,忽视了孩子,遗忘了“人”的培养。人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人在精神层面的直立行走才是教育的更高层次。受教育的过程是使得人真正为“人”的过程。
2.教师的权威膨胀漠视了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什么?学生首先是作为“人”的个体,具有其独立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学校忽视学生作为“人”的首要特质,随意将学生揉搓捏拿。他们希望学生能听自己的话、全盘接受自己的“好意”,成绩优异。在他们部分人眼里,学生俨然是其私有物。尊师重道,是我国长久以来的良好美德。但是把教师的权威拔高到一个绝对化的高度不利于教育的运行。虽然现在教师直接动手打学生的现象已经不常见,但教师站在绝对的制高点,在言语上进行呵斥学生、随意剥夺学生听课的权利、间接伤人这些行为一直存在。最为极端的一个例子发生在2010年广东汕头一家幼儿园。两名教师唆使女童殴打小朋友。其中动拳脚的小女孩手法娴熟,面无表情,或许不是第一次在老师教唆下打人。幼儿虽小,也是人。教师不能以为接受基础教育的人小,就漠视学生心灵与尊严。
3.知识的价值遮蔽了人的精神养成
《教育大辞典》对基础教育是这样定义的:“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是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对国民实施基本文化知识,就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把课本的知识当做教授的主流,忽略了科学精神的引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建国以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深入人心,很少有人去考虑怎样学好数理化背后的科学引导。学知识,不能只学书本上的“死”知识,更要学会活学活用,用科学的方法自主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复旦大学介绍-PPT简介(经典版).pptx VIP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儿科三基三严考试题库.doc VIP
- 品管圈PDCA参赛作品-血透中心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合格率医院品质管理案例(1).pptx
- 202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指南推荐意见(全文).pdf VIP
- 二零二三年 优质公开课10的认识.ppt VIP
- 基于统计方法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pdf VIP
- 沙场转让合同协议书.docx VIP
- 数字医学专业介绍.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