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增广贤文》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学校的过程中,文言文是语文学校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文言文 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 语十则》 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 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 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 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山市》 古今异义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 《桃花源记》) 1 / 4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 《桃 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 (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 英缤纷。 ( 《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 7、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 请从。 ( 《曹刿论战》) 8、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 (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 《出师表》) 9、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出师表》) 10、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 ( 《出师表》) 11、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 (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12、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 不深也 ( 《孟子二章》) 13、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例句:居十日,扁鹊复 见( 《扁鹊见蔡桓公》) 2 / 4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4、走 古义: “跑”的意思。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 鹊见蔡桓公》) 15、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 汤( 《两小儿辩日》) 16、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两小 儿辩日》) 17、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 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