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事故回顾!!!
2002年,ITS化学部门的一个冰箱发生爆炸,原因是测试员将有机溶剂乙 醚放入冰箱贮存,乙醚易挥发,易爆炸,时间长了,乙醚蒸气充满冰箱, 遇到电火花就发生了爆炸.
2003年2月17日,化学组一位同事在通风橱作业时,误将有机溶剂废液倒入无机酸废液中,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窄口的试剂瓶中无法及时排出而使玻璃瓶炸裂, 造成伤者嘴唇缝合4针, 左手腕表皮缝合6针.
; 事故回顾!!!
2004年3月6日,化学组一位同事在更换手术刀片时由于用力过猛,致使刀片插入左手掌中,造成中指肌腱两条断裂,缝合6针.
2004年9月, 一位同事收到客户寄来的一包粉末状的样品,该样品只是用一张纸包着装在快递信封里,被拿出来时信封里已有粉末,说明已有样品漏出.同事直接用手将纸包拿出,后发觉脸上发热,发红,呼吸不顺畅.后来从客户处得知该粉末状的样品是氰化物,有剧毒.
;事故回顾!!!
2004年,在另一个实验室,CS同事接到客户送来的一瓶液体样品后,在没和客户做进一步确认的情况下,将样品转至测试组,测试人员拿到样品后直接打开了瓶盖,瓶里的液体瞬间发生强烈外溢,导致该测试人员脸部被严重灼伤.原来该瓶液体是浓硝酸.
;第5页/共59页;事故回顾!!!
这些事故能够而且应当被避免!
如何才能避免这些事故?;培训内容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
化学品的安全存放
化学品的混合
化学废液的安全存放
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常用化学品及化学气体的危险性、预防与急救处理介绍
液体或粉状样品接收、检查和处理程序
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1
;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2
严禁试剂入口,如须以鼻鉴别试剂时,应将试剂瓶远离鼻子,以手轻轻煽动,稍闻其味即可,严禁以鼻子接近瓶口鉴别。
;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3
;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4
;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5
;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6
;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7
进入实验室一定要穿上
安全护目镜
工作服
防护手套
长裤
结实, 防滑的鞋子;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8
长发一定要盘起来!
;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9;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10;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11;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12;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13;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14;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15;实验室中的基本规则16;化学品的安全存放
;化学品的安全存放
;化学品的混合;化学废液的安全存放;化学废液的安全存放;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常用化学品 - 硫酸(H2SO4)
化学危险性
是一种强酸,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有强烈腐蚀性,暴露
空气中则迅速吸水,能夺取有机物中的水分子而炭化。
与水和有机物发生强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很强腐蚀性,接触会造成严重烧
伤。;常用化学品 - 硫酸(H2SO4)
预防
禁止与易燃物质接触。用玻璃瓶严密封口保存,应放于保存架底层。
一定要在通风橱内操作,戴防护手套和防毒面罩,穿防护服。
急救处理(如溅到皮肤和衣服上)
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皮肤。然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常用化学品 – 硝酸(HNO3)
化学危险性
是一种强酸,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冒烟,
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很强腐蚀性。
;常用化学品 –盐酸 (HCl);常用化学品 –氰化物
化学危险性
一类剧毒物, 吸入高浓度或吞服大量氰化物者,可在2-3分
钟内呼吸停止,呈“电击样”死亡 。
预防
禁止接触。
急救处理
1.口服中毒者,可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刺激咽后
壁诱导催吐洗胃。
2.吸入中毒者,应立即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及通风良
好的地方休息。
;常用化学品 –乙醚(C4H10O)
化学危险性
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极易挥发,高度易燃。
对眼睛、呼吸道有刺激性。该液体使皮肤脱脂。
着火危险性远远超过汽油。
;常用化学品 –乙醚(C4H10O)
预防
禁止明火,禁止火花,禁止吸烟,禁止与热表面接触。
不可放入冰箱。
一定要在通风橱内操作,戴防护手套、安全护目镜及面罩。
使用乙醚的操作,决不能用直接火,应该用蒸汽浴加热。
急救处理
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常用化学品 –石油醚(Petroleum ether)
化学危险性
有机溶剂,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臭味。易燃。沸点
低,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灼烧能引起爆炸。
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接触会引起知觉减弱。与
皮肤重复或长期
接触可能引起皮炎。
;常用化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