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 以“真”为“课眼”,以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为线索贯穿整个课堂。先夯实基础也就是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懂大意,在这个前提下引入元好问的评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从对诗歌语言天然、真淳的品味深入到对诗人真淳性情的理解。力求使学生真正走近陶渊明,品味他诗歌语言的质朴自然,感悟他心灵的自由、舒展。语文名师韩军说“真实、自由、个性地活着就是人文,语文教育根植于此”。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2、深入诗人内心世界,把握好语气轻重、语调高低、语速快慢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读成诵。 3、从反复诵读中品味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又深厚醇美的特点 4、找出并学会运用白描、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 5、从诗歌中读出陶渊明真淳的本性,理解他的追求自然、抱朴含真的人生选择,进而指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生活中说真话、抒真情,活出自我真性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歌语言质朴自然的特点。 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解读诗人的精神世界,领略其“真淳”本性。 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欢快的民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上课铃声响起即止。)?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请同学们打开书,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看到这个标题,你们会有哪些疑问呢? 2、我听到大家说,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之后做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探寻同学们刚刚提出的这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先快速的阅读本诗。 3、回忆《归园田居》(其三),分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 问题一:陶渊明从何而归?——尘网、樊笼; 问题二:陶渊明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 由“性本爱丘山”引出对于误落尘网的探究,体会“落”与“入”的区别。 二、初读——夯实基础 学习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 【检测预习效果】 1、读准字音 羁鸟恋旧林? 羁( ? ? ) 守拙归园田? 拙(????? ) 榆柳荫后檐? 荫(????)?暧暧远人村? 暧(????) 2、读懂大意 少无适俗韵? 适: ? ? ?守拙归园田? 拙: ? ? ? ? ?? 榆柳荫后檐? 荫: ? ? 桃李罗堂前? 罗: ? ? ? ?? 暧暧远人村? 暧暧: ? 依依墟里烟? 墟里: ? ? ? ? ??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4、请学生在读准字音、读懂大意懂得基础上试着读出诗人的情感。 三、品读——读出诗歌魅力 没有读出诗歌的情感是因为还没有学习这首诗,还没有领略这首诗的魅力。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 这句话是说陶渊明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不假修饰,露出了真朴淳厚的美质,读来令人万古常新。天然:语言质朴、自然、天成。 哪些诗句特别能体现这一特点呢?这些句子怎样体现了质朴、自然、天成的特点? [预设]:学生能找出描写田园风光的几句诗,也应该能说出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等写作手法。提示:为什么写“鸡鸣狗吠”?不写虫鸣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具农村环境的特点。它恰当的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平和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这些描写看似无心、实则有意。这些诗句都经过了诗人精心的构思,但你却感觉不到,这就叫天成。 诵读这一部分诗句。 (语气——轻,语调——低,语速——慢) 四、研读——读出诗人魅力 ? 这首诗为什么会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呢?那是因为写诗的人质朴自然。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1、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话题:在“天然”“真淳”的文字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陶渊明?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为何归园,诗人眼中的归前生活,归后感受,以及归后几十年清苦生活中支撑他的是什么?抓关键词,如:俗、误、拙、无尘杂、有余闲) 要求: (1)各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2)以诗歌为依据,紧扣文本,适当展开合理想象。 (3)适当引用所学诗文名句以及平时积累的词句,力求展现诗人的精神境界。 ( 时间:9分钟) 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 【教师提示】:这个时候的陶渊明已经42岁,并且是5个孩子的父亲。他辞官归隐不仅断送了自己的仕途,而且关乎着后代的前途。天下父母心,她的思想究竟经历了多少煎熬,他又背负了多少骂名,妻子儿女是否理解?从家境尚可的官宦人家到清苦的农家,这背后支撑他的到底是什么? 3、教师小结、升华 ? ?陶渊明的诗歌代表了“人的觉醒”,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很重要。他选择了一条与世俗眼光相悖的道路,在苍穹下寻得一方净土,安静地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 ? ? ? ? ? ? ? ?——苏东坡《书李简夫诗集后》 ? 他描真景、抒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