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漕运盛衰与漕船水手纤夫.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漕运盛衰与漕船水手纤夫 戴鞍钢 【摘要】摘 要:清代漕运在晚清由盛转衰,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间原 先藉漕运谋生的人数众多的漕船水手纤夫的遭遇和动向,反映了晚清社会转型 中所面临的困局和难题。 【期刊名称】安徽史学 【年(卷),期】2012(000)006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清代漕运;水手纤夫;运河 中国传统社会持续已久的漕运,在清代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史演变,引人注目。 以往学术界研究颇丰,相对而言,对其生计与漕运盛衰息息相关的大批漕船水 手纤夫的历史命运,专题研究仍显薄弱,本文拟作补充①以往学术界较有代表 性的成果,总论者有彭云鹤: 《明清漕运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 李文治、江太新: 《清代漕运》(中华书局 1995 年版)等;专论者有倪玉平: 《清代 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 年版) ,王云: 《明清山东运河区 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等。按:本文所称的漕船水手纤夫,是指 清代行走内河的漕船水手及纤夫,不包括曾几度海运漕粮的沙船水手等。。 一 清皇朝建立后 ,沿袭明代成法 ,规定每年从鲁、江、浙、赣、湘、鄂、皖和豫 八省 ,额征漕粮 400 万石 ,经京杭大运河输往北京 ,以满足其官俸、军饷和宫 廷靡费的需要。漕运的推行 ,直接关系到中央集权统治的运作,向来受到清廷 的重视 ,所谓“漕粮为天庾正供 ,俸米旗饷计 口待食 ,为一代之大政”②刘锦 藻: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75 ,国用13,考8325 ,商务印书馆1936 年版。。 山东是八省漕粮必经之地。大运河从鲁南兖州府峄县台儿庄由苏北进入山东境 内,转向西北过微山、昭阳、南旺、安山等湖,进入鲁西平原,最后由德州桑 园镇出境进入直隶,纵贯山东,全长 1000 多华里,途经四府两直隶州。清代 漕运鼎盛时,每年有各省漕船 6000 余艘,循运河经这些地区北上③董恂: 《江 北运程》卷2 ,清咸丰十年刊本,第13、14页。。 1851年,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兵出广西,经 略湖南、湖北,又顺长江东进,连克南京、镇江、扬州诸城 ,切断了经大运河 北上的漕运通道。这对清朝政府来说 ,是致命的一击。据当时人记载 ,太平军 占据运河要道后,清朝政府极为恐慌 ,京城一片慌乱 ,“部内部外官员送回家 眷 ,闲员学士散归大半 ,京城一空 ,只有近京之地由海道运粮不多,故京城米 价八十余文一斤 ,油盐柴炭贵不待言。”①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国》第3册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 ,迫使清政府对漕运政策作出重大改变 ,自1853 年起规 定江浙两省以外的其他有漕省份 ,按照每石漕粮折征银一两三钱的比率 ,实行 漕粮改征折色 ,即由征收实物改为折征货币解运京城或就地拨充军饷。江浙两 省所征漕粮同办海运,由上海港的沙船承雇装载运往天津转送北京。此后直至 清末 ,江浙漕粮均先后交沙船及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海运,其余各省继续改征折 色。这种制度性的变革 ,对运河沿线而言 ,则意味着昔日鼎盛一时的漕运由盛 转衰 ,以往络绎过往的漕船难见踪影 ,先前各停泊点人声鼎沸的场景风光不再。 这种状况对包括台儿庄在内的晚清山东运河区段各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尤其是 漕运水手和纤夫的生计 ,无疑是巨大而深远的。 二 清代漕运通畅时,山东运河区段各地城镇的商业活动相当繁盛。其中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漕船夹带私货及其运销贸易。清代漕船大多长 9 丈,载米四五百石, 赣、鄂、湘三省漕船因涉历长江,造船以 10 丈为率,载米 1000 石有余②阮葵 生: 《茶余客话》上册,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 90 页; 《清高宗实录》卷51 , 中华书局 1986 年影印本,第 1 页。。清朝政府规定,漕船载运漕粮时,可夹带 一定数量的私货,并免征货税,以补贴船上人员的生活开支。康熙年间,每艘 漕船允许夹带货物 60 石③《清圣祖实录》卷 9 ,第27 页。。嘉庆以后 , “重 运粮船每船准带土产一百石,舵工、水手二十六石。至回空时,每船准带梨、 枣、瓜、豆等 四项食品六十石。”④高培源: 《海运论 》,《皇朝经世文编》卷 46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7 年影印本,第 7 页。当时, “各丁于开运时多带南 物,至通州售卖;复以北货沿途销售。即水手人等携带梨、枣、蔬菜之类 ,亦为 归帮时糊口之用。”⑤姚文田: 《论漕弊疏》,《皇朝经世文编》卷 46 ,

文档评论(0)

153****77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