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齐白石》阅读答
案
《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齐白石》阅读答案从砍柴牧牛到学做木匠齐白石
①同治十年,我九岁。十一年,我十岁。十二年, 我十一岁。这三年,我在家,帮着挑水、种菜、扫地、打杂,闲着就带着我两个兄弟。最主要的是上山砍柴, 砍了柴,自己家里有得烧了,还可以卖了钱,补助家用。 我那时,不是一个光会吃饭不会做事的闲汉子,但最喜欢做的,却是砍柴。邻居的孩子们,和我岁数差不多的, 一起去上山的有的是,我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上了山, 砍满了一担柴,我们在休息时候,常常集合三个人,做“打柴叉”的玩儿。打柴叉是用砍得的柴,每人取出一捆,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这就算是“叉”了。用柴耙远远的轮流掷过去,谁能掷倒了叉,就赢得别人的一捆柴。掷不倒的算是输。也就输掉自己的一捆柴。三人都掷倒了,或者都没曾掷倒,那是没有输赢。两人掷倒,就平分输的那一捆,每人赢到半捆。因为三捆柴并在一起,柴耙又不是很重的,掷倒那个柴叉,并不太容易,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们不用花钱的娱乐。我小时候也挺高兴玩的。
②后来我作客在外,有一年回到家乡,路过山上,
看见一群砍柴的孩子,里头有几个相识的邻居,他们的 上辈,早年和我一起砍过柴,玩过打柴叉的,我禁不住 感伤起来,做了三首诗,末一首道:来时歧路遍天涯, 独到星塘认是家。我亦君年无累及,群儿欢跳打柴叉。
③光绪三年,我十五岁。父亲看我身体弱,力气小, 田里的事,实在累不了,就想叫我学一门手艺,预备将来可以糊口养家。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父亲跟我祖母和我母亲商量过好几次,都没曾决定出一个准主意来。那年年初,有一个乡里人都称他为“齐满木匠” 的,是我的本家叔祖,他的名字叫齐仙佑,我的祖母, 是他的堂嫂,他到我家来。向我祖母拜年。我父亲请他喝酒。在喝酒的时候,父亲跟他说妥。我去拜他为师, 跟他学做木匠手艺。隔了几天,拣了个好日子,父亲领我到仙佑叔祖的家里,行了拜师礼。吃了进师酒,我就算他的正式徒弟了。
④仙佑叔祖的手艺,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 房子立木架是本行,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 类,也能做得出来。我就天天拿了斧子锯子这些东西, 跟着他学。刚过了清明节,逢到人家盖房子,仙佑叔祖 带了我去给他们立木架,我力气不够,一根大檩子,我 不但扛不动,扶也扶不起,仙佑叔祖说我太不中用了, 就把我送回家来。父亲跟他说了许多好话,千恳万托地
求他收留。他执意不肯,只得罢了。
⑤我在家里,耽了不到一个月。父亲托了人情,又 找到了一位粗木作的木匠,名叫齐长龄,领我去拜师。 这位齐师傅。也是我们远房的本家,倒能体恤我,看我 力气差得很,就说:“你好好的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 来的,常练练,就能把力气练出来了。”
⑥记得那年秋天我跟着齐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塍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过来三个人,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 当然是我们的同行了,我并不在意。想不到走到近身, 我的齐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问他们好。他们三个人,却倨傲得很,略微地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地搭讪着:“从哪里来?”齐师傅很恭敬的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 交谈了不多几句话,他们头也不回地走了。齐师傅等他们走远,才拉着我往前走。我觉得很诧异,问道:“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齐师傅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 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并起并
坐呢?”我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我想:“他们能学, 难道我就学不成!”因此,我就决心要去学小器作了。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第①段中白石老人详细讲述了童年“打柴叉”的 游戏,是为了说明自己早年是一个穷苦孩子,并且也交代了自己童年的乐趣。
第②段中“我禁不住感伤起来”是因为看到这些 砍柴的孩子想到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同时又想自己中年生活的艰辛,并且家乡人们的生活仍然艰难。
因为白石老人小时候身体弱、力气小、为了能够养家糊口,白石老人便拜了本家叔祖齐仙佑为师,后因力气不够被送回了家,之后又托了人情拜了齐长龄为师。
第⑥段中白石老人回忆师徒二人遇到“小器作” 木匠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过去木匠艺人之间是有等级的, 手艺好的人地位高,受人尊敬。
白石老人在文中用了工笔细描的手法,如对三个 “小器作”木匠的倨傲、爱理不理的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透露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结合原文具体概括一下白石老人的两位木匠师傅 的性格特点。(6 分)
答:
文章大部分是齐白石晚年口述,由晚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