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一 前言………………………………………………..
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
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化…………………………
二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2.1数据采集………………………………………
2.2数据处理………………………………………
2.3结果解释………………………………………
三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3.1数据采集………………………………………
3.2数据处理………………………………………
3.3结果解释……………………………………….
四 实习总结……………………………………………
一 前 言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层与岩石的弹性差异而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并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寻找有用矿产资源的一种极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勘查精度、分辨地质体的能力以及勘探范围(浅、中、深)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地震波的传播所遵循的规律和几何光学极其相似,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弹性分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折射和透射,接收其中不同的波,就构成了不同的地震勘查方法(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本次地震勘探教学实习所用到的主要是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1.1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本次实习安排在《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意在使同学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学以致用。同时能够熟悉并掌握浅层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和成果解释的流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浅层地震勘探实习的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实践了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领域的应用。具体内容包含了两种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际步骤,其具体流程如下:
场地测量
场地测量
设计施工方案
现场仪器调试
数据采集
数据质量评估
数据处理
数据成图
图件分析与解释
数据不合理
(浅层地震勘探实习流程图)
1.3工区概况和场地规划
1.3.1工区概况
黄岛区是山东省青岛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又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约为2220.1平方千米,2010年人口为139.26万。其北部6街道与王台镇(含黄山经济区)、灵山卫街道办事处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均位于黄岛区。
黄岛区属鲁东 丘陵区,呈西 高东低之势,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有 海拔100-400米的山峰45座,西部主要有 小珠山山脉,陡峻挺拔,分别向东南绵延数十里,为西部的天然屏障。主峰海拔724.9米。黄岛 图1-1黄岛地图
区地处 北温带季风区域内,风速平均5.4M/S,年平均瞬时风力大于8级天数为71天。
由于本次地震勘探实习时间有限,仅安排了站内实习内容,以浅层地震的折射和反射为主。实习工区为学校操场,由于区域较小、测线较短,基本不受区域地质的影响。
1.3.2场地规划
实习场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医院北面的操场(北纬35.942度;东经120.169度)。由于操场形状近似长方形,所以我们平行于操场长边的直线为测线。为了便于反射波法和折射波法之间进行对比,以便更加方便直观的说明问题,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的测线应当尽量重合。
测线示意图如下:
测 线
测 线
图1-2测线示意图
二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折射波法是在距震源较远的位置上,观测来自地下经岩层分界面上滑行后返回的折射波。对于具有多层介质的地层,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在每层介质中的速度不一样,如果某一层的速度大于它上一层的速度,且入射角达到临界角,则会产生折射波,二者的界面为折射面,此时折射波以临界角沿界面滑行,以不变的角度返回地面。折射波的到达时间与折射面的深度有关,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接近于直线,其斜率决定于折射层的波速。由于折射波要在临界角之后才出现,因此在震源附近观测不到折射波,这个观测不到折射波的区间称为盲区。示意图如下图2-1所示。
图2-1 折射波示意图
2.1数据采集
2.1.1采集仪器
接收装置:共48道每次24道同时接收。如下图:
图2-2接收装置
震源:铁锤敲击铁板触发如下图:
图2-3震源图
2.1.2观测系统
根据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区情况,并进行试采集后,我们确定的浅层折射波法地震勘探系统参数如下:
偏移距:8m 道间距:2m 采样率:0.25ms 采样时间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