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z.
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展概况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矛盾突出
1.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参与率高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1月6日,中国的总人口到达13亿人〔不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省〕,其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 92184万人,占70.92%。2004末,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为76823万人,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83.3%,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2004年末,全国就业人数为752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26476万人,占35.2%,乡村就业人数为48727万人,占64.8%。
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万左右,同时,农村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按照农村人口城市化每年增长1%计算,农村劳动力每年向城市转移约1000万人;而在经济每年增长8%-9%的情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900万个;200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2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 4.2%;城镇调查失业率在7%-8%左右。因此,城镇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的劳动力得不到工作岗位。就业总量矛盾突出,中国将长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2.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
200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情况: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占7.2%;高中教育水平的占13.4%;初中教育水平的占45.8%;小学教育水平的占27.4%;小学以下教育水平的占6.2%。说明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1年同比世界平均水平为11年〕。事实说明受教育程度与失业率密切相关,世界银行基于2003年国统计局城市家计调查的统计:受教育程度小学毕业的,失业率为 15.2%,初中13.3%,高中9.7%,大学及以上为3.2%。
我国的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缺乏;在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产业构造调整和提升的需要,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就业的构造性矛盾突出,也成为制约扩大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就业构造和状况
1.三次产业的就业构造
2004年末,一、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分别是35269万人、16920万人和23011万人,所占比例分别是46.9%,22.5%和 30.6%。2004年我国一、二、三次产业的GDP比例分别是15.2%,52.9%和31.9%。就业构造与GDP的比例严重不相适应,第一产业只占GDP总量的15.2%,但就业人数却占了46.9%。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就业的行业分布及其变化
传统产业如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幅度提高。
3.就业的所有制分布及其变化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而非公有制部门的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
4.非正规就业人数庞大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非正规就业是开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构造的很小生产规模的生产或效劳单位〞;目前我国还没有按照这一分类进展的官方统计,但初步估计,中国城镇的非正规就业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根据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66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我国城镇的各类非正规就业人数大约是7000-8000万人。这些就业者就业不稳定,根本没有社会保险,缺乏劳动保护,工资收入低下,工作时间长且不固定等。规模庞大的非正规就业,一方面为缓减就业压力和贫困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劳动者权益得不以有效保障,并出现大量有工作的穷人〞。
5.流动就业规模巨大
中国目前流动就业人数大约在1.2亿以上,流动就业的大多数是所谓农民工。其中跨省流动就业人数约6000万人,约占全部流动就业人数的一半;绝大多数流动就业人员进入城镇就业,〔约1亿〕,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近40%。目前农民工占加工制造业职工总数的近60%、建筑业的80%、效劳业的近 50%。这种流动就业是在中国特殊的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的制度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方式,其最大特点和问题是:一是农民工长期处于 留鸟式〞流动就业状态,二是由于城乡和地区分治,进城农民工不能难以实现与城市人平等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护。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安康开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三〕工资
1.劳动力市场分层和工资分化明显
从各地公布的劳动力市场价位看,普通技术工种〔初中级技工〕的工资一般是非技术工种工资的1.5-2倍 如沿海地区技术工人的月工资一般在1500至3000元之间 而非技术工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系统的相对时间效应.doc
- 现代物流学复习题.doc
- 线上联赛比赛规则.doc
- 刑法总论案例.doc
- 学生创业存在如下几点弊端.doc
- 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2017年最新版).doc
- 正确使用虚词34495.doc
- 中国人的面子消费及其影响.doc
- 自我探索报告.doc
- 高中优美议论文.docx
- DB1305T 113-2024酸枣仁生产加工技术规程.pdf
- DB1301T531-2024绢毛匍匐委陵菜栽植养护技术规程.pdf
- DB1305T 111-2024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出厂检验技术要求.pdf
- DB1306T 270-2024耕地地力培育技术规程.pdf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培优).docx
- DB1301T540-2024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健康档案书写规范.pdf
- DB1307T474-2025甜荞麦良种繁育技术规程.pdf
- DB1301T 501-2024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遥感监测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