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痛分娩的护理 无痛分娩的定义 又称分娩镇痛,就是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 在维护产妇及胎儿安全的原则下,通过正确用药,不影响子宫规则收 缩,即可阻断分娩时的痛觉神经传递,从而达到没有疼痛的自然分娩。 无痛分娩方法 ①精神镇痛法 (安慰、催眠术、分娩镇痛仪、呼 吸法、水中分娩…) ②药物镇痛法 (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 娩镇痛法…)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蛛网膜下腔阻滞 . 连续硬膜外阻滞 腰-硬联合阻滞 椎管内镇痛作用产生的机制 腰麻:脑脊液内注射药物 硬膜外:在脊神经后根阻断感觉 神经冲动的传导 硬膜外阻滞示意 硬膜外镇痛的机制 硬膜外阻滞镇痛是目前临床最常用和成熟的分娩镇痛法。 硬膜外阻滞镇痛是当宫口开到3cm,产妇疼痛难以忍受的时候,从产 妇腰2、3或腰3、4间隙穿刺置入导管于硬膜外腔,再经导管注射低浓 度的局麻药阻滞感觉达到镇痛目的 局部麻醉药的浓度约相当于剖宫产麻醉时的1/5~1/10,浓度低, 容量小, 可阻断产妇腰目氐部感觉神经而不影响子宫收缩及运动神经。 通常采用病人自控镇痛泵连续注药或间断注药,镇痛泵效果可维持到分 娩结束 优 点 镇痛起效快,可控制性强,安全性高。 史 能可靠地缓解分娩疼痛,部分产妇还可以下地 自由行走。 产妇头脑清醒,能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整个分 优 点 适合人群广,特别适用于子宫收缩强烈产痛严重的 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妇、合并心脏病或 呼吸道疾病,无法配合屏气的产妇(有凝血功能障碍、 药物过敏、腰部有伤史等需经医生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 如果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产前 出血等异常情况,需紧急剖宫产,则无需行 背部穿刺,直接通过背部导管给药实施硬膜外麻醉 III 缺 点 小部分产妇可能会出现腹壁肌肉收缩功能降低, 甚至第二产程延长。(宫口将近全开的时候减少药量可减 少这一不良反应发生率) 少数产妇有头疼、头晕、呕吐、轻度血压下降、 产后腰痛或下肢感觉异常并发证,一般能迅速恢 复 III 短期尿潴留发生率较高,产后24小时多需要导尿 椎管内镇痛的并发症 低血压与心率异常 局麻药中毒:引起心肌毒性,意识障碍,惊厥,抽搐等,发生原因可能有血管内注射局麻药使用量大,注药部位血管丰富,吸收快。一旦发生,立即通知麻醉师实施呼吸循环支持,甚至心肺复苏 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宫缩和产程的影响:可导致子宫持续的过度活跃状态或抑制宫缩 椎管内镇痛后体温升高:可能原因有体温调节功能改变,代谢变化,宫内感染等 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全脊麻:穿刺部位不正确 硬膜外出血与血肿 硬膜外穿刺后的疼痛:由于脑脊液外漏后颅内压降低 腰背痛 感染 产程中体位的应用 仰卧位:产妇仰面平躺于床上,双腿弯曲呈自然放松。应用时机:需要医疗干预而不能应用其他体位时。 产程中体位的应用 半卧位:产妇坐着,上身与床的角度大于45°应用时机:产妇需要休息;硬膜外镇痛;产程进展良好的 产程中体位的应用 截石卧位:产妇仰面平躺于床上,双腿外展,将两膝拉向肩的方向应用时机:怀疑肩难产时,使用产钳或负压吸引器前 产程中体位的应用 侧卧位:产妇侧卧于床上,下面的上肢放在体后,下面的腿尽量伸直,上面的腿弯曲呈90°,并以枕头支撑。应用时机:在第一产程或第二产程,进展速度较快时,在硬膜外镇痛,预防仰卧位低血压使用。 产程中体位的应用 侧卧位弓箭步:产妇侧卧位时,上面脚用力蹬在支架上,使产妇跨部和膝盖在更弯曲的位置应用时机:第二产程进展缓慢时 产程中体位的应用 蹲位:双脚平放在地板上,需要有陪伴或栏杆的协助,维持身体平衡应用时机:第二产程中希望骨盆腔扩大,胎头位置高,下降速度缓慢时 注意事项:1.胎头未到坐骨棘水平不宜采取 2.采取蹲位助产士不能离开3.对产妇的会阴条件,胎儿大小,宫缩强弱,产妇的配合度做充分的评估,避免胎儿娩出过快 4.如果蹲位时间长,会对腘窝内血管和神经的压力持续存在,阻碍血液循环,可导致神经性麻木。故在宫缩间隙,让产妇坐或站立一会 5.当硬膜外镇痛或镇痛药干扰了产妇运动神经的控制能力,不宜采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