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伊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五菱宏光的“压路秀”变为比亚迪等“霸道展”,迫使特斯拉等巨头不惜采用价格战方式阻击,国际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骤然加剧。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甚至可能取代燃油动力进入汽车电动时代。从市场层面看,新能源市场巨头云集,似乎每个人都是主角,新能源汽车品牌光环下,映射的却不只是造车企业,整车零配件、车载芯片、智能操控系统等一长串的产业链“支流”必然构造或拓展市场“新大陆”。功夫下在平实,机遇就在当下,如何把握机遇,搭载新能源汽车的“陆地新宠”塑造商机,展望未来,考验的必将是投资者对新市场的洞察力、判断力和持久力。 一、市场发展情况 (一)市场认可度不断攀升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培育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经被多个省市纳入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全行业对新能源市场预期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积淀,新能源动力技术迎来科技革命式的孕育发展,汽车产业的能源变革不断兴起,特别是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进入急剧成长、增长的时期,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2022年,全年汽车销量268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5.6%,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1月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累计接入数量达到1250.8万辆,预计在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很明显,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侵占传统燃油车市场,产业发展可以说是“超预期”的,全球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生态系统,同时拥有了极具活力的消费群体。各机构、专家、企业家对于产销量的预判不断调整,且基本以上调为主,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规模化高速发展阶段,需求将持续释放。 (二)自主品牌持续火热 对中国的乘用车市场而言,2022年是极为特殊,甚至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国产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50%,首次打破了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担任销量主力军的局面。其中比亚迪以180.4万辆的成绩力压一汽大众,斩获了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售冠军。这是自从中国汽车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合资时代以来,自主品牌在长达30多年里首次问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销售冠军。 2022年,国产品牌实现“换道超车”的预言终成现实。新能源汽车销售前15家的车企中,有11家是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吉利、广汽埃安、奇瑞和长安年销量都在20万辆以上,同比增速均实现翻倍。剩余4家,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为合资车企,特斯拉为外商独资车企。除背靠大树的老牌车企,哪吒、理想等新能源品牌也实现快速崛起。2022年,哪吒汽车累计销量超过了15万辆,同比增长118%。理想全年累计交付新车13多万辆,同比增长47.2%。 (三)市场竞争优势初步显现 尽管受到俄乌冲突、芯片短缺、锂价飙升等事件的影响,但从过去一年的销量和发展趋势很容易看出——中国基本坐稳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根据已公布的有关数据,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占到全球的40%,美国为30%,欧洲各国的总和约为20%,作为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日本,占比却还不到5%。 2022年,我国新能源是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品牌市占率近半、新能源车渗透率近三成等几项数据纷纷创造新高,多种迹象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赛道,夺走了合资乃至豪华品牌的传统老客户,实现了技术和品牌战略上的“换道超车”。比如,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优势已难以撼动,宁德时代、比亚迪地占据的市场份额仍在持续扩大。如今,对于合资品牌的没落更具有直观体现的便是失去市场竞争力的车企默默离场。 现如今,汽车已从燃油时代加速跨向电动车时代,消费者愿意为合资品牌、外资品牌支付一定溢价的心态发生明显转变,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不认为需要为国际品牌支付更高的溢价。这与传统汽车行业缺乏创新,而新能源汽车概念、品控感、技术获得感都在消费者的心目呈现出科技时代的特性,特别是汽车智能化时代为过去发展了百年的燃油车时代划了明显的分割线。2022年,比亚迪、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抢占到了超50%的市场份额,北汽极狐、广汽埃安等一众品牌蓄势待发、呈崛起之势。反观合资方面,广汽本田宣布于2023年起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年底,广汽菲克申请破产,大众旗下品牌斯柯达被曝出将退出中国市场,雪铁龙降价10万清库存(也可能是营销策略);韩国现代、起亚等品牌彻底失去中国市场,德系、美系汽车只能依靠凯迪拉克、林肯、BBA等豪华标签赚取品牌溢

文档评论(0)

139****2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