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危机综合管理的研究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危机综合管理的研究 2
文2:内控与ERP综合管理的研究 5
一、内控和ERP综合管理的含义 6
(一)内控 6
(二)ERP综合管理 6
二、ERP财务管理 6
(一)ERP财务管理系统的构成 6
1.报表 7
2.预算 7
3.资金管理 7
(二)ERP财务管理系统的特点 7
1.实时与动态性 8
2.集成性 8
三、基于ERP财务管理的税务内控策略 8
(一)税务内控需要关注的风险 8
(二)税务管理的内控策略 8
1.税务管理制度及组织 8
2.税金核算的内部控制 9
3.纳税申报缴纳的内部控制 9
4.发票管理的内部控制 9
5.税收优惠筹划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正文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危机综合管理的研究
文1: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危机综合管理的研究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流域汇集了超过全国1/3的人口和城市,生产了全国1/3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的GDP,提供了全国36.5%的水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突发的各类危机,由相应的政府部门实施管理。如森林资源由林业部门管理(包括森林防火);水利部门管理水资源(包括防洪抗旱);长江水利委员会、公安、国土、环保、农业等部门与流域各级政府、单位、个人等也对流域的资源环境与危机进行管理。以部门为主的行业规划、管理和以地方为主的规划、管理,突出了部门和局部的利益,权力不明,责任不清,管理不力。流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破坏、社会危机已成为影响流域经济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因素。危机就在身边潜伏,洪水、干旱、地震、SA、战争、恐怖活动和骚乱;转基因植物对人的影响;如缓慢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变化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可怕的命题:要么唇齿相依相得益彰,要么唇亡齿寒同归于尽。1931年长江大洪水死亡14万人,1954年长江大洪水死亡3.3万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从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美国“9?11”事件、印度洋海啸灾难到巴黎市郊的骚乱;从SA病毒及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情肆虐。表明了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流域资源环境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
一切使用、管理国土的机构、组织和个人要在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中,预防、减少灾害与危机的发生,减轻灾害与危机的危害。要保护其管理的土地上与地下的属于国家的资源如文物、矿藏、野生保护动植物等,在国家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时,获得一份收益或荣誉。
长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差异很大,资源环境与危机管理的现状、任务、措施,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决策管理模型。因而应以区域为单位,建立系统的模型。由不同部门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服务;由土地使用者进行管理;由政府依法进行监督、协调。考虑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流域规划等的协调,可分区如下:
1.城市区:指城市市区和郊区。包括小城镇、工矿区(含乡镇企业工业小区)、居民点等。
2.农村区:指包括农村居民点的农业区。目前归集体、国家所有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果园等土地。按自然地理条件分为三类:平原湖区;丘陵区;山区。
3.长江水域、交通用地与自然、生态等保护区。可分为:⑴长江水系、湖泊、水库、铁路、公路等水域、交通用地和相应的护路林、护岸林、水源涵养区等;⑵以生态、物种资源,药用植物、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的保护、研究及开发为主的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等。
4.分蓄洪区和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多发区及无人区等。
⑴农村土地要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实行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单系继承,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由有技术的农民来耕种管理。要使农村中的种田能手、农业经营专业户等能渐渐地真正发展起来,确保农业后继有人,粮食稳定。
在农村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还要实行半工半读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对农村、城中村等无土地继承的;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三峡水库等工程移民中的青年、儿童。使其能有好的生活前景。使他们及后代能更好地完成由农村人口到城市非农业人口的转变,或成为优秀的农民。这样有文化科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国民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化进程。也是对流域中上游的一种生态补偿。
如分蓄洪区等堤垸内土地由一批优秀的有文化的农民经营。分蓄洪区内学校、企业等应逐步搬离,使分蓄洪区成为集约经营的现代化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