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仁义积则物自归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VIP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仁义积则物自归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上》)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听用岂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联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成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仁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世A必B有C才D随E时F听G用H岂I待J梦K傅L说M逢N吕O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与“圣人之所以为圣”(《师说》)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B.“以仁义为治者”与“明于治乱”(《屈原列传》)中的“治”字含义不相同。 C.“胜隋日远矣”与“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中的“胜”字含义不相同。 D.“而群下怨叛故也”与“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分析总结了唐以前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诚信和仁义是君王治理国家的正道,有助于铲除虚伪之风。 B.王珪赞赏唐太宗谈到的政治主张,进一步提出施行仁政的关键是要任用贤能的人才,这样才能将仁政的理念付诸实施。 C.唐太宗与侍从的大臣们改变了原来对风俗习惯的看法,认为恩威并举、顺应民心就可以使社会自然的平定安静下来。 D.唐太宗为了说明多施仁义的意义,举了林和鸟、水和鱼的例子,还强调要坚持推行仁义,就像饮食需要持久饱腹一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译文: (2)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 译文: 14.唐太宗选择“仁”作为治国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 10、DHM;句意:哪个时代都有人才,随时等候陛下的发掘任用,哪里用得着去梦傅说,遇吕尚。“世必有才”中“有”是谓语动词,“才”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才”后断开,故D处断;“随时听用”,句意完整,且“岂”表反问语气,领起下文,可知“用”后需断开,故H处断。“梦傅说,逢吕尚”是并列结构,“说”后需断开,故M处断。综上,DHM处断。 11.AA.“含义相同”错,“所以”,用来……的。/表原因。二者含义不同。句意:不以舜用来侍奉尧的作为来侍奉君主。/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的原因。B.正确。“治”,治理。/太平,引申为“国家安定”。句意:凡以仁义治理国家的。/明晓国家安定与否的道理。C.正确。“胜”,胜过。/尽、完。句意:发现已远远超过隋朝了。/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D.正确。“故”,缘故。句意:群臣才会怨恨叛离他的缘故。/君主问曹刿胜利的缘故。 12.C“唐太宗与侍从的大臣们改变了原来对风俗习惯的看法”错误,由文中“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可知,此处是唐太宗对侍臣的谈话,“故知人无常俗”是唐太宗个人的观点,并非唐太宗与侍从的大臣们共同的观点。 13.(1)使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的,虽然能挽救一时的弊端,但国家很快就会灭亡。(2)整修兵器防御寇乱,虽然是紧要的事情,但我只想要求你们把心思用于治国之道,务必竭尽忠贞。 14.①以仁义治国,可以使国运长久,否则会很快灭亡;②仁义施政可以改变百姓的风俗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ly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