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导读一;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王建《送薛蔓应举》
; 吴敬梓(1701-1754),清代文学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后愤懑前往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创作背景; “儒林”指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或“士人”这一群体。
历代正史皆相沿设有“儒林传”,记述各朝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却与此不同,刻画的是“儒林”的另一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载的面相。;内容简介;第一回;人生阶段;王冕的人物形象; 母亲说道:“儿阿!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年岁不好,柴米又贵……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指生活赚来的钱。”
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里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P1-2); 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栓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P2)
;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P4); 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得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P4); 翟买办变了脸道 :“老爷将贴请人,???敢不去!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吗?”
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贴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 (P6); 王冕见此光景,过意不去,叹了一气道:“河水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了,我还在这里做甚么!”将些散碎银子收拾好了, 拴束行季,仍旧回家。入了浙江境,才打听得危素已还朝了,时知县也升任去了。因此放心回家,拜见母亲。 (P9); 吴王道:“孤是一个粗卤汉子,今得见先生儒者气象,不觉功利之见顿消。孤在江南,即慕大名,今来拜访,要先生指示:浙人久反之后,何以能服其心?”王冕道:“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岂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辱。不见方国珍么?”吴王叹息,点头称善。两人促膝谈到日暮。 (P11);历史上的王冕与吴敬梓笔下的王冕;王冕的形象意义;拓展延伸——科举制度;拓展延伸——科举制度;章末总评;好书推荐;学做读书笔记和批注;优秀范例;期中前阅读计划(1-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