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_T 1998-2011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青岛.pdf

DB37_T 1998-2011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青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DB37山 長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1998—2011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第1部分:青岛2011-12-14发布2012-01-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次前言II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分级4.1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分级判据4.2参证站代表性判据4.3各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内容5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步骤5.1基本情况调查..5.2现场气象数据采集5.3气象资料计算分析5.4技术工作流程.6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技术方法6.1基本气候背景分析6.2气象灾害风险评估6.3工程气象参数推算.6.4气候资源评估.6.5气候环境现状观测6.6气候环境影响预评估7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书的编制附永(规范性附录)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技术工作流程附B(规范性附录)气候极值推算方法13参考文献 DB37/T 1998—2011计算内容至少包括:a)计算不同季节或测试期大气边界层内风向玫瑰图、平均风速:b)计算不同季节或测试期内各类逆温的底高、顶高、厚度、强度的频率分布:c)计算混合层厚度,统计分析年、李及日平均、日最大和日最小混合层厚度:d)计算大气稳定度,划分大气稳定度等级,统计分析各类稳定度的出现频率,计算不同季节稳定度联合频率。6. 3.8其他单要素和复合要素工程气象参数的推算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对其他单要素和复合要素气象参数进行推算。推算应选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适用方法,保证推算结果的可靠性,6. 4气候资源评估6. 4. 1气候资源分类气候资源一般包括以下几类: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一降水资源:一热量资源:一一其他气候资源(包括旅游气候资源、潮汐能等)。6.4.2基础资科的收集6. 4.2.1收集当地气象台站的基本信息,包括经度、纬度、海拨高度、建站时间、台站周围环境变化(包括台站变迁)情况、观测仪器(包括仪器变更)情况。6.4.2.2收集基础资料一般包括:历年风向风速资料:历年日照资料:历年降水资料:历年气温资料:其他气象资料。6. 4. 3气候资源评估的内容6. 4. 3. 1计算气候资源的各种参数,如风功率密度、太阳能辐射量、降水强度、积温等。6. 4. 3. 2根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气候资源成因。6. 4. 3. 3对气候资源进行区划,绘制气候资源分布图。6. 4. 3. 4评估气候资源的储量,包括气候资源总储量和气候资源技术可开发量。6. 4. 3. 5对气候资源进行总体评价。6. 4. 3. 6推荐气候资源可开发区域。6. 4. 4气候资源评估方法6. 4. 4. 1收集参证站最近30年的有关气象资料。6. 4. 4. 2当参证站资料科不能代表当地的气候特征时,应在当地设立临时气象观测站进行气象规测,观测的气象要素根据气候资源评估的内容确定8 DB37/T 1998—20116. 4. 4. 3气象规测的要求应按6.5的规定进行。6, 4, 4. 4采用数理统计法和相关的气候资源计算方法,计算气候资源的各种参数,估算气候资源储量。6. 4. 4.5采用数值模式对气候资源进行精细化模拟。6.5气候环境现状观测6.5.1测量仪器的设置在建设项目现场安装任何气象设备之前,应先考虑项目现场的地形,以保证所选位置的测量数据能够代表当地的大气状况。6.5.2观测仪器的要求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7月)规定执行。6.5.3临时观测点的选择6.5.3.1内陆项目至少设置一个临时观测点。如果建设项目选址条件复杂,应在该地区内增设几个临时气象观测点进行同步观测。6.5.3.2沿海项目应考患海陆风的影响,应在陆地上增设一个以上临时观测点,6.5.4观测环境的要求6.5.4.1地面观测及低空观测按地面气象规测规范》(2003年7月)和高空气象观测规范(2002年11月)的规定进行。6. 5. 4. 2双经纬仪观测环境的要求临时观测点应选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四周障碍物卸角不超过5”的位置。基线走向应与主导风向垂直或接近垂直,根据探空高度的要求,基线长度一般不应小于500m,两个临时观测点可以互相对视且有一定的高度差。6. 5. 4. 3单经纬仪观测环境的要求临时观测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四周障碍物视仰角不超过5°的地方,不偏离当地该季主导风向5”的下风方的位置。6.5.4.4低空温度观测环境的要求临时观测点应远离发射强电磁波的设备(如雷达、电视塔等)5km以上。6.5.5观测周期6.5.5.1规测时间应符合5.2.2~5.2.4的规定,6.5.5.2规测时次一股为北京时间2:00、5:00、8:00、11:00、14:00、17:00、20:00、23:00。6.5.6地面观测内容地面气象观测一般应包括以下的内容:a)地面大气温度、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