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 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头颈部肿瘤中文版2020v1a正式版.ppt

NCCN 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头颈部肿瘤中文版2020v1a正式版.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CCN 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头颈部肿瘤中文版2020v1a正式版.ppt

Printed by Simon Zenith on 6/26/2020 5:25:18 AM. For personal use only. Not approved for distribution. Copyright ? 2020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CCN Guidelines 版本 1.2020 头颈癌 NCCN Guidelines 索引 目录 讨论 表 6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AJCC) 鼻腔和副鼻窦 TNM 分期系统(第 8 版,2017 年) (不包括鼻腔和副鼻窦粘膜黑色素瘤) 原发肿瘤 (T) 鼻腔和筛窦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原位癌 T1 T2 肿瘤仅限于任一子部位,有或没有骨浸润 Tis 肿瘤浸润同一区域的两个子部位,或在鼻筛复合体内扩 散至相邻区域,有或无骨浸润 T3 T4 肿瘤扩散并浸润眼眶、上颌窦、腭或筛板的内侧壁或底 板 上颌窦 T1 T2 局限于上颌窦粘膜的肿瘤,无骨侵蚀或破坏 中晚期或极晚期局部疾病 引起骨侵蚀或破坏的肿瘤,包括扩散到硬腭和 / 或中鼻道,但延伸到 上颌窦后壁和翼突内侧板除外 T4a 中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浸润以下任一部位:眶前内容物、鼻子或脸颊的皮 T3 T4 肿瘤侵犯下述任一位置:上颌窦后壁骨、皮下组织、眶底或内侧壁、 翼窝、筛窦 肤,最小程度地扩散至前颅窝、翼突内侧板、蝶骨或额 窦 中晚期或极晚期局部疾病 T4b 极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犯下述任一部位:眶尖、硬脑膜、脑、中颅窝、 T4a 中晚期局部疾病 除 (V2) 鼻咽或斜坡 肿瘤浸润眶前内容物、颊部皮肤、翼突内侧板、颞下窝、筛板、蝶窦 或额窦 T4b 极晚期局部疾病 肿瘤侵润下述任一位置:眶尖、硬脑膜、脑、中颅窝、除三叉神经上 颌部 (V2) 外的颅神经、鼻咽或斜坡 待续 经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美国外科医生学会许可使用。这些信息的原始来源为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出版的 AJCC 癌症分期手册,第八版 (2017)。 (关于分期表的完整支持信息和数据,可浏览 网站) ST-11 (NCCN ),保留所有权利。未经 NCCN 明确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 NCCN Guidelines 及其插图进行复制。 第 1.2020 版,2020/02/12 ? 2020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 Printed by Simon Zenith on 6/26/2020 5:25:18 AM. For personal use only. Not approved for distribution. Copyright ? 2020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NCCN Guidelines 版本 1.2020 头颈癌 NCCN Guidelines 索引 目录 讨论 表 6 - 续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 (AJCC) 鼻腔和副鼻窦 TNM 分期系统(第 8 版,2017 年) (不包括鼻腔和副鼻窦粘膜黑色素瘤) 区域淋巴结(N) 临床 N (cN) NX N0 N1 N2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单个同侧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 3 cm,ENE (-) 单个同侧淋巴结转移灶,最大直径大于 3 cm 但不超过 6 cm,ENE (-); 或多个同侧淋巴结中的转移灶,最大直径不超过 6 cm,ENE (-); 或双侧或对侧淋巴结中的转移灶,最大直径不超过 6 cm,ENE (-) N2a 单侧淋巴结转移灶,最大直径大于 3 cm 但不超过 6 cm,ENE (-) N2b 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灶,最大直径不超过 6 cm,ENE (-) N2c 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灶,最大直径不超过 6 cm,ENE (-) N3 淋巴结中的转移灶,最大直径大于 6 cm,ENE (-); 或任意淋巴结中的转移灶,临床明显 ENE (+) N3a 淋巴结中的转移灶,最大直径大于 6 cm,ENE (-) N3b 任意淋巴结中的转移灶,临床明显 ENE (ENEc) 注:“U”或“L”的名称可用于任何 N 类,以标示在环状软骨下缘以上 (U) 或环状软骨下缘以下 (L) 的转移灶。 同样,临床和病理 ENE 应记录为 ENE (-) 或 ENE (+)。 待续 经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美国外科医生学会许可使用。这些信息的原始来源为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出版的 A

文档评论(0)

myhouse92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账号发布文档部分原创,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收集,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知识版权,请提出指正,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2111115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