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 947_2014苜蓿褐斑病监测预报技术规程.pdf

DB64 947_2014苜蓿褐斑病监测预报技术规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 020B 16DB64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64/T 9472014首褐斑病监测预报技术规程2014-01=28发布201401~28实施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4/ T 947-2014前言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本标准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宁复回族自治区农牧厅归口。本标准主要起章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草原工作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垩蒙、黄文广、马建华、于钊、魏淑花、王芳、张蓉。 DB64/ T 9472014首褐斑病监测预报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首着褐斑病监测预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病原特征、发生流行规律、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监测方法及预测预报。本标准适用于首著褐斑病的监测预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 1地统计学地质分析和统计分析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分析空间相关变量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区域化变量为基础,以半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2. 2栅格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紫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3病原特征由子囊菌亚门假盘菌属的首著假盘菌(Pseudopezizamedicaginis(Lib)Sacc.)引起。病菌的子座和子囊盘生于叶片上面的病斑中央部位,一般单生,也有少数几个聚生,初埋生于表皮下,成熟时子实层突破表皮,子囊暴露。子囊棒状,无色,55uμ售~78μ×8m~10u;子囊闻夹生比子囊细而略长的侧丝,通常无隔,项增常略膨大。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排成1列~2列;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形至椭圆形状,在自然状态下未见此菌的分生抱子阶段。4发生流行规律病原菌以子囊孢子在病叶上子囊盘中越冬,首着返青后,越冬的病菌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首先从下部叶片发病,感病叶片出现褐色至需色圆形病斑,直径1m~3m,后期病斑中央形成浅褐色盘状增厚破裂,叶片变黄脱落。常在5月下旬田间开始出现病斑,第1、2茬刘割和7月高温天气使病害发展缓慢,8月上中旬病情星指数增长,8月中旬~9月中句达到发病高峰期。在北部潘区主要危害第3差和第4茬首著,南部山区主要危害第2茬首著。 DB64/ T生程度分级标准发生程度按病情指数分为5级;轻度发生:5:b)中度偏轻:5~12;c)中度:12~20;d)中度偏重:20~30;e)重度:30。6监测方法6. 1调查样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首著种植区作为调查地点,每样点10hm~15h。6.2调查时间从首著返青后至苔着最后一茬收获,5月~7月每隔10d调查1次,8月~9月每隔7d调查1次。6.3病害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严重度分为06级,分级标准如下:a)0级:无病斑;b)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或以下;(32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5%;.(P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6%~20%;e)4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1%~50%;.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1%~70%;6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70%以上。6. 4调查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30个枝条上的所有复叶,按照6.3病害分级标准,用目测法调查记较。数据记录在附录A中表A.1。6.5病情指数计算根据病害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见公式(1):病情指数=。入(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6x100(1)6.6结果统计根据计算结果,将数据记录在附录A中表人2。7预测预报 DB64/ T1样点布设和数据采集根据首著种植分布,非网格法布设样点,样区尽可能覆盖预测区域所有种检区(种核区面积≥10hm),平均每10hm~15hn设置1个样点,采用GPS定位。调查首籍福斑病发生程度,每个样点五点取样,计算病情指数,取平均值。7.2预测模型发生程度预测模型,预测期1个月,见公式(2):Y=0. 00034 X,1. 3530X+1. 451X+0, 412X,—60. 865.(2)式中:Y-预测病情指数:X一月降用量(m):X一月日均温(r):%一月平均相对湿度:Z一病情指数基数。7.3调查方法采用6.4调查方法,其他调查项目按附录A中表A.3要求记录,7.4数据库的建立基于ACCESS平台建立数据库,主要字段应包括样点编号、调查地点、经纬度、海拨、种植面积、降雨量、日均温、相对湿度、病情基数以及预测区域行政区划、首著种植分布、地形、地貌等。7.5数据处理根据降雨量(X)、日均温(Xs)、相对湿度(X)和病情基数(X),结合7.2中公式(2),预测首著褐斑病发生程度(Y),应用A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