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_T 51037-2015煤矿地震透射围岩检测方法.pdf

NB_T 51037-2015煤矿地震透射围岩检测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73. 020D 10备案号:49635—2015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51037—2015煤矿地震透射围岩检测方法Surrounding rock test method of mine seismic transmission tomography2015-04-02发布2015-09-01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 NB/T 51037—2015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持起草单位: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皖北煤电集团)、合肥兴皖煤炭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迈托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准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标准化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官群、刘盛东、计承富、牛彦、陈玉平、傅先杰、王物、张平松、刘清才、李佩全,许进鹏。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NB/T 51037—2015煤矿地震透射围岩检测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地震透射围岩检测方法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探测步骤、数据采集质量评价数处理与解释。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巷道围岩岩体工程跑质特性与地质构造的探测。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6. 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 2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型d保护的设备GB 3836. 3爆炸性环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GB 3836. 4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保护的设备DZ/T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MT/T 897—2000煤炭煤层气地震激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矿井地震mine seismic prospecting在矿井中进行的全空间浅层地震勘探技术。3. 2射线密度density of the ray射线密度为通过网格单元的射线数目,3. 3射线追踪方法ray trace把探测区域网格化,通过网格单元坐标、射线段长度和走时,采用直射线或弯射线等技术,按照地震波的传播规律进行走时试算比较,找出激发点到各个接收点地震波传播的最小时间路径。4一般要求4. 1方法原理利用地需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插速度的差异,通过在探测区域内构成的激发接收切面,根据地震波信号到时数据变化,通过多种信号数学处理方法重建介质速度二维图像,通过测区速度场的分布,判断测区岩体工程地质特征,推断测区地质构造与异常体的位置和分布状况,- NB/T 51037—2015适用条件适用条件如下,a )由铲井巷道、钻孔等构成的二维岩体空间;b)用于探测巷道围岩波速分布,推断岩体解理、裂晾分布,巷道围岩松动圈等岩体工程地质特征;c)用于探测巷道圈定区域波速分布,推断煤岩体地质构造及其异常地质体展布规律。4. 3仪器设备4. 3. 1仪器参数应满足如下要求;a)仅器装备满足GB3836.1~4的要求,b) 通道数:不低于12道。c)仅器动态范围:不小于120dB。d)果样频率,不小于100kHz。e)采样点数不小于4k,满足全波列可视。f)启动同步时间差;不大于0.01ms。4. 3. 2检波器采用宽频带、高灵敏度的加速度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4. 3. 3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应符合MT/T897—2000中4.1的要求,4. 3. 4仪器的检验应符合MT/T897—2000中4.2的要求。4. 4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包括:煤层项、底板地质综合柱状图;b)巷道据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c)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d)巷道地质素描图;e)卷道支护设计与支护断面图:f )钻孔岩性柱状图,5探测步骤5. 1观测系统在煤矿地下空间的巷道一巷道、巷道一钻孔、钻孔一钻孔之闻形成二维面,在巷道、钻孔内布置地震激发点和接收点,形成共面地震波透射观测系统。观测系统应具备:a)2条及其以上共面巷道条件下,可构成双卷透视观测系统、三巷透视观测系统和四巷图闭透视2 NB/T 51037—2015观测系统等;b)e)1条卷道条件下,施工2个及其以上钻孔,可构成卷孔组合透视观测系统和孔孔组合透规观测系统。5.2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如下:a)根据探测任务、透射区域几何尺寸和巷道地质条件等资料,设计激发点和接收点位置及密度,并标在施工设计图上。b)网格单元划分:网格单元尺度不大于二分之一的调查目标大小,探查巷道一巷道之间构造异常体时网格单元不大于10m:探测巷道一钻孔、钻孔一钻孔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