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2.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5.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看到的图形,摆出几何体。
难点:
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如何画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回顾一下,你能画出下面图形从左面、正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吗?
二、学习新课
(一)课件出示教材例题1。
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几何图形。
(1)分组活动。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明确: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3)得出结论。
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提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2.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呢?
(1)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2)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3)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二)教学教材例题2。
1.分组讨论。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探究结果汇报。
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兰兰所观察的几何体是上面的图形。
3.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出示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教学反思
1.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准备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2.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获得关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理解和感悟。
3.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
第二单元
1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着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