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_T 20031-2010压水堆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的控制.pdf

NB_T 20031-2010压水堆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的控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27. 120. 20F 69备案号:29131~2010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200312010代替 EJ/T 670-1992压水堆核电厂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的控制Control of hydro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containment after accidents in nuclearpower plants of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2010-10-01_实施2010-05-01 发布发布国家能源局 NB/T 20031-—2010目次前言II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总则.4氢气浓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5氢气浓度控制系统主要设备的布置原则3附录A(资料性附录)压水堆核电厂事故下安全壳内氢气的产生机理4附录B(资料性附录)若干超设计基准事故序列氢气行为评价实例。6附录C(资料性附录)判断氢气燃烧状态的准则.18 NB/T 20031—2010在计算时主要模拟堆芯、一回路系统、堆坑、安全壳结构及相关专设安全设施:-堆芯燃料元件组件径向模拟成环状,轴向分段模拟;回路模拟蒸汽发生器、稳压器、主泵以及管道等;二回路模拟主给水、主蒸汽、安全阀等;安全壳结构模拟安全壳房间及其相互的连接;专设安全设施主要模拟安全壳喷淋系统及安注箱。B.5.2基本假设计算中的基本假设为:初始工况为满功率运行;-堆芯初始功率为100%名义功率;-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取名义值;稳压器压力取名义值;稳压器水位为满功率水位;反应堆冷却剂流量为热工设计流量;-对于大破口事故,考虑安全壳喷淋系统动作;-对于全厂断电事故,考虑主泵的轴封泄漏和稳压器卸压功能延伸;-计算分析中,不考虑氢气的燃烧。B.5.3.1氢气复合器工作时消耗的氢气量及氧气量关系式FmH2 = N.n (k..-P+k2) .v. tanh(v- VH2,min(B. 1)Fmo2 =- 8: Fm(B. 2)式中:FmH2--复合消耗的氢气量,单位为克每秒(g/s);Fmo2-复合消耗的氧气量,单位为克每秒(g/s);N复合器数量;n—复合器效率;P——总压力,单位为帕(Pa);k1-一常数,g/(s.Pa);当氢气复合器型号为FR90/1-750T时,取值0.061×10~;当氢气复合器型号为FR90/1-1500T时,取值0.137×10°;FR 90/1-1500T时,取值0.167;8 NB/T 20031---2010B.5.3.2关系式的使用条件:Vo2Vo23)当0.5%体积时,FmH2=0。B.5.3.3关系式中氢气复合器的效率依赖于氢气体积浓度与氧气体积浓度的关系,保守地定义为:1)当2≤2时:=1.0;Vo2Vo2B.5.3.4计算中所选用的非能动氢气催化复合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B.1,工作环境条件见表B.2。B.6计算结果及分析B.6.1 概述气产生相关的事故进程见表B.3,所计算工况达到相当于100%锆-水反应产生的氢气量的时间比较曲线见图B.13。工况1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氢气量计算结果在图B.1中给出。图B.2给出了安全壳内氢气质量的变化曲线。图B.3给出了工况1事故过程中有无氢气复合器安全壳内平均氢气体积浓度比较曲线。图B.4给出了工况1在有氢气复合器情况下安全壳内平均氢气体积浓度和平均氧气体积浓度比较曲线。图B.5及图B.6为应用Shapiro图展示的整个计算过程中有无氢气复合器的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状况变化。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在无氢气复合器的情况下,随着事故过程中氢气不断的释放,安全壳内氢气浓度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爆燃的条件。而在有氢气复合器的情况下,由于复合器的复合作用,安全壳内平均氢气浓度被有效地抑制在慢燃区的边缘。在事故过程的后期,由于氧气浓度低于氢气浓度,氢气复合器复合效率转换并降低,安全壳内的氢气浓度又逐步上升,但由于氧气浓度远远低于5%,因此氢气燃烧的风险几乎为零。B.6.3工况2-全厂断电(包括应急和非应急电源,且未能及时恢复电源)工况2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氢气量计算结果在图B.7中给出。图B.8给出了安全壳内氢气质量的变化曲线。图B.9给出了工况2事故过程中有无氢气复合器安全壳内平均氢气体积浓度比较曲线。图B.10给出了9 NB/T 20031---2010工况2在有氢气复合器情况下安全壳内平均氢气体积浓度和平均氧气体积浓度比较曲线。图B.11及图B.12为应用Shapiro图展示的整个计算过程中有无氢气复合器的安全壳内氢气浓度状况变化。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在无氢气复合器的情况下,随着事故过程中氢气不断的释放,安全壳内氢气浓度在不断的增加,已经达到了快燃的条件。而在有氢气复合器的情况下,由于复合器的复合作用,安全壳内平均氢气浓度被有效地抑制在燃烧区以外。在事故过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