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Z_T 026-2011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pdf

MZ_T 026-2011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_03. 080A 16MZ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行业标准MZ/T 026—2011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Criterion of national comprehensive disasterreductiondemonstration community2011-12-12发布2012-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119 MZ/T 026—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章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投灾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减灾教灾标准化投术委员会(SAC/TC30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民政部救灾司,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宁、来红州、杨减国、肖鑫、曾伟、左贵州。154 MZ/T 026—2011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需要达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2基本条件2.1J居民满意率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域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2.2因灾事敬发生率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2.3预案及演炼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教助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炼活动。3基本要求3. 1组织管理机制3. 1. 1应成立负责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的领导小组,建立社区减灾领导工作制度,3.1.2应成立负责开展风险评估、宜传教育、灾害预警、隐患排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教护和灾情上报等工作的社区减灾执行机构.建立社区减灾执行工作制度。3.1.3社区有固定的综合减灾资金来源.有筹措、使用和监督等管理措施3.2灾害风险评估3.2.1具有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清单,列出社区内地震灾害、气象水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隐患,社区公共卫生隐惠,社区内各种交通、治安和公共安全隐惠,社区内潜在的供电供水、供气、通讯以及各类生产事故的隐患等(如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滑坡、雷电、火灾、道路安全、电梯安全等),3.2.2其有社区脆别人群清单,包括社区老年人、儿量、孕妇、病惠者和残障人贝等脆弱人群清单(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清单),外来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清单等。3.2.3其有社区居民危房和公共设施安全隐惠清单(包括针对各类灾害的居民危房清单,社区内道路、广场、医院、学校等各种公共设施安全陷患和公共建筑物安全隐惠清单等)、治理方案和时间表等3.2.4应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图,用各种符号标示出灾害风险类型、灾害风险点或风险区的空间分布及名称等,标示出灾害风险强度或等级、灾害易发时间、范围等,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3. 2. 5应编制社区综合应急置难场所示意图,标示出应急避难场所名称、地点、可容纳避难人数和避难151 MZ/T 026—2011路线等信息;应急避难场所应明确标示出物资发放、临时安置、医疗教护、治安管理等功能分区。3.3灾害救助应急预案3.3.1应制定社区敦灾应急预案·预案应结合社区灾害隐患、脆弱人群、敦灾队伍、教灾资源等实际情况;应明确协调指挥、预警预报、隐惠排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教护等小组分工;应制定符合社区自身灾害隐患特点的数灾应急预案启动标准,标准应简单明了,便于社区居民理解;包含所有工作人员的联系信息,所有脆弱人群的信息以及对口帮扶责任分工等,并根据灾害形势变化、社区自身实际及时修订完善。3.3.2定期开展社区教灾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活动密切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可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具有针对各类脆弱人群或外来人员的演练内容;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高.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广泛参与。3.3.3开展社区教灾应急演练效果评估,演练活动过程有文字、照片、音频或者视频记录;进行社区居民满意度访谈或调查:针对演练发现的间题·落实改进方案等。3. 4宣传教育培训3.4. 1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宜传栏、厨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经常开展多种形式(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的居民防灾减灾宜传教育活动;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敦育活动。3, 4, 2定期印发国家和地方相关防灾减灾资料以及符合社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材料,3. 4, 3组织社区管理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居民参加防灾减灾培训。3. 4, 4组织社区管理人员、居民等经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经验交流。3. 5基础设施3. 5.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及时明确已有和新建的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和管理人员等信息·配备应急食品、伙用水、衣被、照明、厕所等基本生活用品和设施。3.5.2明确应急疏散路径,在应急避难场所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