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串联电容器设计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4.2 串联电容器介质结构是采用三膜还是采用两膜的好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电容器固体介质采用的是电工聚丙烯薄膜,同其它电介质一样,也不可避免存在着电弱点。这些电弱点包括:金属、非金属(如炭)粒子、灰分及针孔等。 国标(GB/T13542.3-2006)《电气绝缘用薄膜 第三部分:电容器用双轴定向聚丙烯薄膜》6.3条 关于电气弱点的规定:电气弱点应按IEC60674-2:1988中第19章的规定测试。施加的电气强度为200V/μm,被测试样的最小面积5m2 ,所测得的弱点数不超过表3所规定的值。 4. 串联电容器设计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4.2 串联电容器介质结构采用三膜还是采用两膜为好 4. 串联电容器设计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4.2 串联电容器介质结构采用三膜还是采用两膜为好 为了避开电弱点的影响,将电容器极间固体介质多层叠放,彼此弱点相互隔离,减少绝缘介质电弱点贯穿的可能性。 尚若采用两膜结构,当一层膜存在弱点,极板间的耐电强度仅由一层膜承担。 显然三膜介质电弱点重合概率远小于两膜介质结构。并联电容器大多数采用的三膜结构。 从可靠性角度看,串联电容器应当采用三膜结构的好。 4. 串联电容器设计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4.2 串联电容器介质结构采用三膜还是采用两膜为好 实际试验情况: 在进行1.15Ulim/10s和1.35Ulim/300~500ms过电压特殊试验时,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所有的三膜结构的试品全部(全军覆没)击穿,而两膜结构的试品则大部分通过了试验。 究其原因,这和串联电容器的运行工况有关,串联电容器需要经受幅值较高暂态过电压,而暂态过电压造成元件击穿主要发生在边沿,两膜结构的边沿电场分布较三膜边沿的相对均匀,两膜元件的额定电压又比三膜元件额定电压低。 4. 串联电容器设计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4.2 串联电容器介质结构采用三膜还是采用两膜为好 最终串联电容器的介质结构确定为两膜结构。 4.3 短路放电试验和熔丝下限隔离试验是否矛盾? 国标(GB/T6115.1-2008)《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 第一部分:总则》5.2.1条例行试验中:内部熔丝放电试验,5.2.2条型式试验中:放电电流试验。熔丝应当经受上述试验下的储能。 国标(GB/T6115.3-2002)《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 第三部分:内部熔丝》2.2条隔离要求:当元件在0.5√2UN和√2 Ulim电压范围内发生电击穿时,熔丝应能使故障元件隔离开来。 4. 串联电容器设计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4.3 短路放电试验和熔丝下限隔离试验是否矛盾? 以CAM 6.15-558-1W型串联电容器为例,内部电气连接19并4串,计算下限隔离储能为105.2J,短路放电元件储能为123.6J,短路放电元件储能大于下限隔离储能。 选择熔丝临界熔断能量时,通常要求熔丝的临界熔断能量大于短路放电能量,小于熔丝下限隔离能量为边界条件。 上述电容器,如果选择临界熔断能量大于短路放电能量,满足短路放电熔丝不被熔断的条件,但熔丝下限隔离也不会熔断,反之若选择熔丝下限隔离熔断,短路放电时熔丝也会熔断,熔丝临界能量选择处于两难境地。 * 串联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介绍 串联电容器及其成套装置介绍 (一) 串联电容器 (二) 高压串联电容器装置 (一) 串联电容器 1. 串联补偿发展简介; 2. 串联补偿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注:题目); 3. 串联与并联补偿有哪些不同(注:题目)? 4. 串联电容器设计中的几个争议问题(注:题目); 5. 串联电容器设计可靠性估计; 6. 串联电容器组内部故障保护整定计算; 7. 绝缘水平及绝缘配合、 成套机械强度; 8. 电容器组结构及接线原理; 9. 成套故障箱壳爆破能量计算; 1 串联补偿装置发展简介 随着交流电力系统的发展,输、配电线路的长度不断增长,相应的线路阻抗随之增大,使线路的输送能力受到限制。在中低压电网中由于线路阻抗的增大,使电压质量不能保证,从而限制了线路的送电能力,在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上,很大的线路阻抗限制了系统的稳定极限。 1920年,美国H.M.Hobart提出将电容器接在配电变压器上,以减轻变压器负荷。 1928年3月,美国纽约电力和照明公司所属的一条33kV线路上,首先应用电容器,使线路的输送容量自33A提高到67A。但由于一些技术问题(如:电容器的过电压保护装置)没有得到解决,没有得到很大推广。 1 串联补偿装置发展简介 1950年在瑞典斯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体育与健康试题及解答参考.docx VIP
-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可靠性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PDF
- 山东省2022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测算和任务分工指导意见(75元)6.23 (1).xlsx VIP
- 离婚登记申请受理回执单(模板).pdf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译林版(三起)六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远程教育学丁兴富.pdf
-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理解专题22 《经典常谈》(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docx VIP
- 雾化吸入操作考核评分标准.docx
- (第五章导数与微分.doc VIP
- 哈锅600MW锅炉系统图.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