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笔尖上的中国之虞世南.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虞世南(558—638) 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浙江余姚人。他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虞世南(558—638)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绘像凌烟阁。 虞世南身体文弱,博闻强记。特别喜欢书法,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友善。由于智永精于王羲之书法,所以在智永的精心传授下,他得到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经很稀少,今天所见其作品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汝南公主墓志铭》、《摹兰亭序》等。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他的代表作品《孔子庙堂碑》,该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已经非常珍贵。现存此碑的两种重刻本:一在陕西西安碑林,宋初王彦超刻,世称“陕本”,或“西庙堂本”;一在山东城武,元代刻,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前者字较肥,后者较瘦。 我们接着分析一下它的书法特征。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后来早大火焚毁,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孔子庙堂碑》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单个字的书法特征。“境”字,左边“土”字旁偏于左上,其短竖不是完全垂直,而是向右稍作倾斜,与右边“竟”部首形成顾盼之势。右边“竟”的第二个横划穿插于“土”字中,形成咬合之势,最后一笔竖弯钩向右伸展,超出常人之想象,不落俗套,舒展大方。 第二个字“夷”,横划虽然较多,但是起笔、长短、粗细、方向都不相同,放在一起又十分和谐,其“戈”划作为主笔,显得非常突出,力度强劲,弹性十足,与左边的短撇形成强烈对比,达到了高度的矛盾统一。 下面我们再欣赏一下虞世南的行书代表作品《汝南公主墓志铭》。此作品为行草书墨迹。18行,行12-15字不等。汝南公主是唐太宗之女,早逝。虞世南为其撰写墓志,可见虞世南在其心中的地位。虽然是草稿,但是萧散虚和,遒媚不凡。 因为此件书法作品 用笔温润圆秀近似宋代米芾,故有米临之说。明王世贞评此书:“潇散虚和,姿态风流,有笔外意。”明李东阳也说此帖:“笔势圆活,戈法独存。”所谓戈法,就是虞世南研究“二王”书法所悟到的一种独特笔法。相传唐太宗临右军书法,写到“戬”字时,虚其“戈”令世南补之,然后拿给魏征看。魏征说,圣上之书惟“戈法”逼真。可见虞世南书法造诣之深了。 。

文档评论(0)

185****8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