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笔尖上的中国之褚遂良.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杭州钱塘人 ,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历史记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 褚遂良书法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能自创风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宋代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遂良的书法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行书代表作品主要有《摹兰亭序》等。 首先,我们欣赏一下他的楷书代表作品《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 又称《慈恩寺圣教序》,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立石,凡二石,两块碑石分别镶嵌在大雁塔底层南门门洞两侧的两个砖龛之中,两碑碑额、碑文书写方向互相左右对称,两碑共1463字。 上碑为序碑,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位于西侧砖龛内,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碑文21行,行42字,由右而左写刻; 下碑为序记碑,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位于东侧砖龛内,唐高宗李治撰文,碑文20行,行40字,由左而右写刻。    《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 唐张怀瓘评此书云:“美女婵娟似不轻于罗绮,铅华绰约甚有余态。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雁塔圣教序》的单字书法特征: “阴”字灵活潇洒,左收右放;左部“阝”注意提按弹跳,竖画略带斜度;右部长撇穿插到“阝”内,撇画取斜势,捺画则略取平势;下部短横皆为断开,且笔画较短,突出捺画,使捺画下面留白形成空间上明显的松紧关系。 “贤”字上下结构,中轴将左右均分;该字短笔画较多,注意其搭接及连断关系,上图标注的转和折的区分变化;“又”变捺为长点,向右下方伸展,较为突出;下部两点左重右轻。 《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 《大字阴符经》其用笔丰富,有方有圆,在藏有露。多用侧锋取势,一波三折,点画且细轻重极尽变化,隶意可辨,欹侧俯仰而是不失重心,中宫饱满,显得松而不散。其笔力坚实,动势强劲,气脉通畅,憨厚不失妩媚,飘逸不失端庄。 南宋杨无咎跋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初学者临习此帖当深入体察,不能片面追求俊美的外形而忽略了高雅的神韵,须从运笔入手,参以结构两者结合,才能形神兼得,而不致纤弱疲软,流于肤浅。

文档评论(0)

185****8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