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_T 7363-2011滚动轴承 低碳钢轴承零件碳氮共渗 热处理技术条件.pdf

JB_T 7363-2011滚动轴承 低碳钢轴承零件碳氮共渗 热处理技术条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21.100.20J11备案号:33609—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7363—2011代替 JB/T 7363--2002滚动轴承低碳钢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技术条件Rolling bearings-Bearing parts made from low-carbon steel-Specifications for carbonitriding heat-treatment2011-08-15 发布2011-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7363--2011目次前言. III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4技术要求..4.1硬化层深度4.2硬度4.3显微组织,4.4其他.5检验方法.检验试样…5.15.2硬化层深度测定5.3硬度试验5.4显微组织检查附录A(规范性附录)碳氮共渗层显微组织级别图说明表1有效或总硬化层深度表2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表A.1碳氮共渗层显微组织级别图说明 JB/T 7363—2011前言本标准代替JB/T7363一2002《滚动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技术条件》。本标准与 JB/T7363-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2002年版和本版的封面及首页);将碳氮共渗硬化层深度的要求列入正文(本版的表1,2002年版的附录B);修改了冲压外圈有效硬化层深度范围值(本版的表1,2002年版的表B.1);修改了保持架回火后部分表面和心部硬度范围值(本版的表2,2002年版的表1);删除了国外碳素结构钢牌号表(2002年版的附录A);增加了显微组织级别图的说明(本版的附录A)。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南方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州市助力轴承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建中、周雪刚、叶健熠、徐中福、梅亚莉、高立军、扈林庄。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B/T 7363—1994、JB/T 7363—2002。II JB/T 7363—2011滚动轴承低碳钢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符合GB/T699—1999规定的(08、10、15、20)优质碳素结构钢和符合GB/定的15CrMo、20CrMo合金结构钢制滚针轴承冲压外圈、保持架(以下简称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后的硬化层深度、硬度、显微组织等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上述钢种或性能与之相当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制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有效硬化层深度≤0.30mm)质量检验。总硬化层深度≤0.30mm钢制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质量检查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3077-1999合金结构钢GB/T434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ISO6507-1:1997,MOD)GB/T9451一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JB/T7361—2007 滚动轴承零件硬度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总硬化层深度 gross hardening depth从零件表面垂直测量到与基体金属间的显微硬度或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的距离。3.2有效硬化层深度effective hardening depth从零件表面垂直测量到规定的某种显微组织边界或规定的显微硬度的硬化层距离。4技术要求4.1硬化层深度经碳氮共渗热处理的轴承零件的有效或总硬化层深度按表1的规定。表1有效或总硬化层深度单位:mm壁厚有效或总硬化层深度ab产品类型超过到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0.50.07~0.18冲压外圈0.51.00.08~0.251 JB/T 7363—-2011表1 (续)壁厚有效或总硬化层深度α、b产品类型超过到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冲压外圈1.00.15~0.300.50.02~0.070.05~0.12保持架0.51.00.02~~~0.150.07~0.151.00.02~0.150.08~0.20有效硬化层深度以从表面硬度至550HV处为准。冲压外圈的硬化层深度以有效硬化层深度为准,保持架的硬化层深度以总硬化层深度为准4.2硬度经碳氮共渗热处理的轴承零件淬回火后的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硬度HV产品类型钢种淬火后回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