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9.100torJB备案号:58373—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131552017无损检测电工用再拉制铜棒电磁(涡流)检测方法Non-destructive testing-Practiceforelectromagnetic (eddy-current)examinationof copperredrawrodforelectricalpurposes2017-04-12发布2018-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1552017目次前言II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方法概要5人员资格6设备,6.1仪器,6.2检测线圈,6.3聚动装置7校验试棒7.1人工不连续校验试梯7.2其他校验试样8仪器灵敏度校准9操作步骤图1校验试梯上的三个人工钻孔和一个人工刻槽,
JB/T 13155—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厦门大学、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俊明、蔡桂喜、曾志伟、胡先龙、赵晋成、黄风英、宋凯。本标准为首次发布。I
JB/T 13155—2017无损检测电工用再拉制铜棒电磁(涡流)检测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工用再拉制铜裤电磁(涡流)检测的人员资格、设备、校验试棒、仪器灵敏度校准和操作步骤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直径为6mm~35mm的纯铜或无氧铜制成的电工用再拉制(即多次拉拨)铜棒的电磁(涡流)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据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12604.6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GB/T12604.6和GB/T2073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方法概要本检测方法是将铜棒轴向穿过通以固定频率交变电流的激励线圈。在铜棒穿过线圈的过程中,线圈阻抗变化的影响因素有:棒的振动、样的尺寸、棒材的导电性以及棒表层的冶金或机械的不连续,因阻抗变化而产生的电信号经处理后驱动声、光、电设备报警和记录,或使机械打标装置进行标记。5人员资格按照本标准实施检测的人员,应按照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并由雇主或其代理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和操作授权。6设备6.1仪器仪器应能以合适频率(例如范围为1kHz~1MHz)的交变电流激励检测线圈,并能测量线圈的阻抗变化。获得的电信号经处理后驱动声、光、电设备报警和记录,或使机械打标装置进行标记。6.2检测线围检测线圈应能够在铜棉内产生涡流,并能够感应铜标的电特性变化。检测线圈的直径的选择应使有1
JB/T 13155—2017效填充系数最大,且能保证检测线圈与被检铜棒之间的相对运动维持稳定。6.3驱动装置机械驱动装置应能驱动校验试棒穿过检测线圈,并尽量减小检测线圈或校验试棒的报动。传动装置应充分使被检铜栋与检测线圈保持同轴相对运动,检测速度应维持稳定(在实际速度的士5.0%偏差范围内)。7校验试棒7.1人工不连续校验试棒7.1.1校验试栋用于调节仪器灵敏度参数。校验试棒应从满足客户订货要求的同一批次的典型产品中选取,并经过机械车削加工。试棒选材穿过检测线圈时,仪器应设置较高的灵敏度,以便确定试棒固有的名义胃景噪声。应选取低背景噪声的试棒选材作为校验试梯。中注:相邻人工不连续的间距d应能满足缺陷分解要求,宜为50mm,推看校验试标穿过检测线面对的速度范围为(1.5~45) m/min.[图1校验试棒上的三个人工钻孔和一个人工刻槽7.1.22校验试棒上不同的人工不连续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满足不连续分辨要求。制作人工不连续时,在棒的三个模截面上分别按0°、120和240°方向径向钻孔,在棒表面的120方向刻横向圆底槽(见图1),为避免试棒在钻孔过程中产生变形或机械损伤,应在使用合适钻模防护衬套的钻床上径向钻孔。钻孔直径应为0.64mm,误差不应超过土0.03mm。钻孔深度应为1.90mm,误差不应超过土0.08mm。应在适当的机具上使用直径为6.4mm的圆形铣刀,沿垂直于试棒级轴的直线加工刻槽,并避免试棒在刻精过程中产生变形或机械损伤。刻槽中心深度应为0.25mm,误差不应超过土0.03mm。供应商和用户可协商在校验试棒上制作其他形状的不连续。7.1.3校验试在300mm长度上的直线度误差不宜超过土0.38mm。7.1.4可用其他试梯替代校验试棒,替代试棒与校验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JBT 6826-1993压电式振动测量仪技术条件.pdf
- NB_T 10926-2022CN风力发电机组 液压变桨控制系统可靠性 技术规范.pdf
- HJ 914-2017水质 百草枯和杀草快的测定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 GH_T 1175-2021CN冷冻辣根.pdf
- FZ_T 43055-2019锦纶长丝皮肤衣织物.pdf
- DB37_T 2920-2017日光温室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pdf
- JCT 742-2009掺入水泥中的回转窑窑灰.pdf
- JB 4279.7-1994漆包绕组线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电热强制通风试验箱.pdf
- JT_T 969-2015路面裂缝贴缝胶.pdf
- JT_T 929-2014潜水及水下作业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pdf
- JB 2966-1993纵剖木工圆锯机 参数.pdf
- JB 2766-1992PN16.0-32.0MPa锻造高压阀门结构长度.pdf
- JT_T 860.6-2016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 第6部分:温拌剂.pdf
- DB37_T 2509-2014农机维修网点星级评价规范.pdf
- JBT 10306-2001温室控制系统设计规范.pdf
- JBT 8060-1996托架式离心泵型号标记、性能和尺寸.pdf
- DB37_T 2826-2016种公猪鲜精生产技术规范.pdf
- FZ_T 52044-2017聚酰胺酯短纤维.pdf
- DL_T 1743-2017带电作业用绝缘导线剥皮器.pdf
- JBT 6563-2007管缆防护导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