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_T 9731.1-2010柴油机喷油泵凸轮轴 第1部分:技术条件.pdf

JB_T 9731.1-2010柴油机喷油泵凸轮轴 第1部分:技术条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27.020;43.060.40JBJ 94备案号:28398—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9731.1—2010代替 JB/T 9731.1—1999柴油机喷油泵凸轮轴第1部分:技术条件Camshaft of fuel injection pump of diesel enginePart1:Technicalspecifications2010-02-11发布2010-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9731.12010目次前言..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1凸轮轴的制造,3.2凸轮轴的材料3.3凸轮轴的硬度3.4凸轮轴的形位公差3.5凸轮轴表面粗稳度3.6凸轮轴磁粉检测3.7凸轮轴表面质量3.8凸轮轴可靠性4检验规则5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JB/T9731.1—2010前言JB/T9731在《柴油机喷油泵凸轮轴》的总标题由下列两分组成:第1部分:技术条件:第2部分:轴端尺寸。本部分是JB/T9731的第1部分,本部分代替JB/T9731.1—1999《柴油机喷油泵凸轮轴1技术条件》。本部分与JB/T9731.1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均采用现行标准;在3.8中,取消了产品“确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引起损坏,制造厂应免费给予更换”;在4.2中,“应按GB/T2828二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修改为“应按GB/T2828.1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在5.5中,包装箱外表而标明内容进行完善并增加了“零件名称”。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燃料喷射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6)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锡芬、刘必柱。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J 253—1981;ZB J94 0081989;JB/T9731.1—1999。I JB/T9731.12010柴油机喷油泵凸轮轴第1部分:技术条件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柴油机喷油系凸轮轴的技术条件、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拖拉机、汽车、固定式、移动式及小型船用柴油机直列式喷油泵凸轮轴(以下简称凸轮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973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699—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IDT)GB/T3077—1999合金结构钢(neqDINEN10083-1:1991)3技术要求3.1凸轮轴的制遣凸轮轴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部分的规定。3.2凸轮轴的材料凸轮轴材料般应采用GB/T699—1999中规定的20钢、45钢或GB/T3077—1999中规定的20Cr、18Cr2Ni4WA钢制造,并允许采用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其他牌号钢材制造。3.3凸轮轴的硬度3.3.1用20钢、20Cr、18Cr2Ni4WA制造时,各凸轮、输油泵驱动轮的工作表面和中间支承轴颈的渗碳深度为0.8mm~1.4mm,硬度为58HRC~63HRC,两端支承轴径的硬度不小于40HRC。3.3.2用45锅制造时,各凸轮、输油系驱动轮进行高频漳火,淳硬深度为2mm~6mm,硬度为56HRC64HRC,中间支承轴颈和两端支承轴颈的硬度不低于40HRC.3.3.3当用其他牌号钢材制造时,其各部位热处理硬度应与上述相同。3.4凸轮轴的形位公差3.4.1键对维体(采用圆柱部分连接的该圆柱部分)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1mm。3.4.2两端锥体(采用圆柱部分连接的该柱部分)及中间支承轴颈对两端支承轴颈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3mm。8缸和8缸以上凸轮轴的公差为0.04mm。3.4.3支承轴颈肩脾平面对支承轴颈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3mm。3.4.4键槽对称中心面与基准凸轮设计中心线角度的位置度公差为土1*。3.4.5基准凸轮与各凸轮的相位角公差为士30:3.4.6用涂色法检查锥面锥度应在大端面接触,贴合面在80%以上。3.4.7用与滚轮直径相同的圆弧面检查凸轮升程,其上升段凸轮升程公差为土0.05mm,其余升程公差1 JB/T9731.1—2010为±0.1mm.3.5凸轮轴表面粗糕度3.5.1凸轮轴表面粗稳度应符合GB/T1031的规定,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