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01007-1991涂层织物 耐低温性能试验方法.pdf

FZT 01007-1991涂层织物 耐低温性能试验方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FZ/T 01007-91涂层织物耐低温性试验方法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层织物耐低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包括低温冲击试验和冷裂温度的測定。本标准适用于涂层面成膜并可观察其裂痕状态的聚氯乙烯类(PVC)、聚氨酯类(PU)及其他类型的涂层织物。2 术语2.1裂痕:涂层织物受到冲击后涂层面产生的龟裂、断纹等状态。2.2 冷裂温度:涂层织物在低温下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后,涂层面开始产生裂痕的温度。3原理将试样弯折置于低温介质中,在规定温度下用具有一定动能的落锤冲击,观察其涂层面裂痕,判断其耐低温性是否合格,或以一初始温度降温,每改变一次温度对试样进行一次冲击,直至测定出冷裂温度。4仪器及试剂4.1低温冲击仪:重锤质量为2500±2.5g,冲程为50±0.5mm,重锤及样台直径不小于25mm,温度控制精度± 1℃。4.2乙醇、石油醚:均为工业级即可。4.3干冰:固体CO2。4.4放大镜:5倍。5试样每试验温度需裁取五块试样,试样尺寸60mm×20mm,其长边取自布卷经向,并距布端50cm,距布边至少50mm,试样表面无任何影响试验结果的疵点。6 操作步骤6.1低温冲击试验6.1.1将带有样夹的样架自冲击仪低温槽中取出,五块试样的涂层面向外对折成弧圈形,夹置于样夹中,其折曲部分置于样台中央(见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1-05-15批准1992-01-01实施17 FZ/T 01007--91夹样示意图1一样台,2—重锤,3样夹,4一试样,5一样架6.1.2将介质(聚氯乙烯类及其他涂层用乙醇,聚氨酯类涂层用石油醚)注入冲击仪低温槽中,使之可浸没样架,加干冰使介质温度降至试验规定的温度。注:在满足试验要求的条件下可选择使用如半导体制冷仪等降温手段。6.1.3.将样架移入低温槽,在规定的溢度下保持 3 mini,其间不断添加干冰,将温度控制在± 1℃。6.1.43min后抬起重锤至规定高度,使之自由下落,对每块试样冲击一次,30s内依次冲击完样架中的全部试样。6.1.5自低温槽中取出样架,取下试样,在对折状态下,用放大镜观察涂层面折痕处裂痕。6.2冷裂温度测定6.2.1 初始试验温度为~ 5.℃。将五块试样夹置于样夹中,试验步骤按照6.1.3~6.1.5进行。若在此温度下出现裂痕的试样不超过二块,则以5℃的间隔依次降低温度,每降温一次再取五块试样,重复6.1.3~~6.1.5操作,直至三块及以上的试样出现裂痕。此时再以1℃间隔升温试验,每升温一次更换新试样,直至产生裂痕的试样不超过二块。此时的温度减 1℃即为试样的冷裂温度。6.2.2 若在一·5℃时出现裂痕试样多于二块,则不再测定。6.2.3可根据产品类别、用途、使用环境等选定更低的初始温度。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样品名称、试验日期;a.b.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c.记录测定温度、所用介质、裂痕状态或冷裂温度;d.说明试验与本标准不同之处。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纺织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纺织部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亦岩、胡宜。本标准参照采用英国国家标准BS3424:8—1983《涂层织物试验方法~-冷裂温度测定》日本工业标准JIS K 6772-1976《聚氯乙烯涂层织物》中 9.8耐低温试验。18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