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1. 100YYC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 1185-2010脑心浸液培养基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 medium2010-12-27 发布2012-06-01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YY/T 1185—2010前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是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4789.28—一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WS/T232—一2002《商业性微生物培养基质量检验规程》及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及实际情况和要求而制定本标准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彬裕、刘艳、康国华、曲守方、高尚先。
YY/T 1185-—2010脑心浸液培养基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脑心浸液培养基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使用说明、标志、标签以及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脑心浸液培养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JF1070—200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美国微生物临床手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培养基 culture medium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专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3. 2质控菌株 quality control strain通常指用于培养基质量控制和性能测定的微生物。3.3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4培养基配方单位:g/L牛脑浸出粉7.7牛心浸出粉9.8蛋白陈10. 0葡萄糖2. 0氯化钠5.0磷酸氢二钠2.5
YY/T 1185—20105质量要求5.1理化要求5.1.1外观应为均一的浅棕褐色粉末。5. 1.2 装量应不低于标示量。5.1.3 pH值灭菌后,20℃~25℃时,该培养基 pH值应为7.4士0.2。5.1.4 水分应不超过6.0%。5.22微生物生长试验培养基接种质控菌应生长良好。6检验方法6.1 理化检验6.1.1 外观采用目测法,在自然光线明亮处目视,应符合5.1.1的规定。6.1.2装量按JJF1070一2000,使用通用量具,测定装量,应符合5.1.2的规定。6.1.3pH 值按使用说明配制培养基,灭菌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pH值测定法或适宜的 pH计测定方法测定,pH值应符合5.1.3的规定。6.1.4 水分取适量培养基,用水分测定仪进行测定,应符合5.1.4的规定。6.2微生物生长试验按附录A试验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7 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至少应当具有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规格;b)配方;2
YY/T 1185--2010用途;d)使用方法;e)注意事项;f)贮存条件与失效期;g)生产单位名称、联系方式。8 标志与标签标志与标签至少应当具有下列内容:a)执行标准号;b)产品注册证号;c)产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d))制造厂名称、商标和厂址;贮存条件和失效期,e)9包装、运输、贮存9.1包装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包装容器应保证密封性良好,不易破碎。9.2运输培养基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潮,应防止重物堆压,避免阳光直射和雨雪浸淋,防止与酸碱物质接触,防止内外包装破损。9.3贮存产品应置阴凉干燥处贮存。3
YY/T 1185—2010附录A(规范性附录)脑心浸液培养基微生物生长试验方法A.1质控菌株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ATCC 13090)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ATCC 6305)化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ATCC 19615)培养基生长试验可采用上述菌株或其他等同的标准菌株。培养基药敏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在同一生物安全区内只能同时操作1个菌株。A.2 方法A.2.1无菌操作要求微生物生长试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稀释液、培养基、实验器具等灭菌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灭菌法的要求,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A.2.2菌种复苏启开质控菌种,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0.3mL制成菌悬液,加至血琼脂斜面培养基中,置36 ℃±1 ℃培养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YD_T 2954-2015接入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VDSL2系统.pdf
- YY_T 0567.7-2016医疗保健产品的无菌加工 第7部分:医疗器械及组合型产品的替代加工.pdf
- YD_T 2855.1-2015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多载波高速分组接入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1部分:概述.pdf
- YS_T 1213-2018乙钠黑药.pdf
- YD_T 2455.2-2013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第2部分:总体技术要求.pdf
- YS_T 69-2012钎焊用铝及铝合金复合板.pdf
- YD_T 3023-2016通信用组播式光开关.pdf
- YY_T 0961-2014脊柱植入物 脊柱内固定系统 组件及连接装置的静态及疲劳性能评价方法.pdf
- YY_T 0926-2014医用聚氯乙烯医疗器械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定量分析.pdf
- YY_T 1431-2016外科植入物 医用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