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2714-2005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耐折牢度的测定.pdf

QB 2714-2005皮革 物理和机械试验 耐折牢度的测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59.140QB分类号:Y45备案号:15766-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714-2005代替 QB/T 3812. 9--1999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耐折牢度的测定Leather-Physical and mechanical tests --Determination of flex resistance(ISO 5402 : 2002, Leather--Physical and mechanical tests-Determination of flex resistance by flexometer method, MOD)2005-03-19 发布2005-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QB/T 2714-2005前言本标准是对QB/T 3812.9一1999《皮革耐折牢度的测定》的修订。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5402:2002《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用挠度仪测定的耐折牢度》(Leather-Physical and mechanical tests--Determination of flex resistance by flexometer method), 该国际标准基于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联合会(IULTCS)标准IUP 20。本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采用ISO5402:2002时进行了以下技术性修改;“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原引用的ISO标准,改写为引用我国的相关标准;-为方便使用,将5.1的内容拆分为5.1、5.2,其后的条款号顺延;-为防止在使用中对标准不正确的理解,删除了5.1中参考性“注”;取消了参考性附录A(仪器的来源)。本标准还进行了以下编辑性修改:-删除了 ISO 标准的前言;将“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一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将6.6的文字顺序进行了调整,便于使用。本标准与QB/T3812.9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2“规范性引用文件”、5“取样和试样的准备”、7“试验报告”内容;一增加了“湿态试样”的测试;一细化了“程序”中要求。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2)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立国。本标准于1984年10月首次发布为原国家标准GB4689.9—1984,1999年4月转化为轻工行业标准QB/T 3812.9一1999,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原国家轻工业局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QB/T3812.91999《皮革耐折牢度的测定》。 QB/T 2714 - 2005物理和机械试验耐折牢度的测定皮革‘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干态的或湿态的皮革、皮革涂层的耐折牢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厚度小于3.0mm的各种类型的皮革。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6682一199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QB/T2706一2005皮革化学、物理、机械和色牢度试验取样部位(ISO2418:2002,MOD)QB/T2707—2005皮革物理和机械试验试样的准备和调节(ISO2419:2002,MOD)3 原理试样上部测试面向内折叠被夹在可运动的夹具内,下部测试面向外折叠被夹在固定的夹具内,上部运动的夹具带动试样运动,由此检查试样产生的缺陷。4装置4.1耐折试验机耐折试验机应包括4.1.1~4.1.3规定的部件。4.1.1上夹具,由一对绕轴旋转的平面金属板组成(见图 1)。其中一块金属板是由 ABCD 组成的梯形,D角是半径为2mm 的圆角,EF边支撑、夹持被折叠的试样。另一块金属板的形状为 EGHCF。松紧螺钉K将两块金属板连在一起,并防止试样从最初位置超过垂直线C向AB方向靠近。.在AB边大约在AB线的中间部位有一调节装置,保证上夹具的有效作用点在F点。上夹具由电机驱动,以水平轴J为轴作往复运动,向下运动角度为(22.5士0.5),运动速率为(100±5)次/min。4.1.2下夹具,‘由一对平面的金属板组成,固定在上夹具下方,与上夹具在同一平面内,固定试样。当上夹具的EF边处于水平时,下夹具的上边与上夹具EF边的距离为(25.0土0.5)mm。4.1.3计数器,指示运动次数。4.2模刀符合QB/T2707一2005的规定,内壁尺寸为:矩形(70±1)mm×(45±1)mm。4.3放大镜可放大4倍~6倍。4.4干燥器或其他可以抽真空的容器。4.5真空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