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162-2018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操作规程.docxVIP

DB34T 3162-2018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操作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150 B 52 安 徽 省 地 DB34 方 标 准 DB 34/T 3162—2018 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操作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lowing mountain spring culture of grass carp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8 - 08 发布 2018 - 09 - 08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I DB34/T 3162—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休宁县水产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黄山石屋坑冷水鱼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国市 泓科农业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黄山四洋渔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国市金鼎家庭农场、休宁县水产站、 岳西县水产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林衍峰、甘成叙、程婷、唐玲玲、胡秀珍、丁图强、许洪才、宋传宝、梅志安、 张春雨、崔凯、魏泽能、余欣荣、余锦霖、李明爽、隋然、王之举、吴林、吴长海、蔡修斌、汪小三、 吴洪华、陈晔、杨中喜、贾俊威。 1 DB34/T 3162—2018 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泉流水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养殖设 施、鱼种放养、养殖管理、鱼病防治、捕捞销售、生产日志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泉流水养殖草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1776 草鱼鱼苗、鱼种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75 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泉流水养鱼 fish culture in flowing mountain spring 利用地形落差引用山泉、溪涧水源,在鱼池中采取上进下排、持续流水的养鱼模式。 4 环境条件 4.1 生态环境 周边环境应符合 NY/T 5361 的要求,且森林植被良好,山泉溪涧常年水量充沛;鱼池选址应不易 受洪涝灾害影响,避开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4.2 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应达到 GB 3838 规定的 Ⅱ 类水质标准,且溶解氧 ≥ 饱和率 90%,pH 值 6.5~8.5。 鱼池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和 NY 5051 的要求, 且溶解氧 ≥ 5 mg/L。 2 DB34/T 3162—2018 5 养殖设施 5.1 鱼池 5.1.1 形状、规格、安全载鱼量 圆角正方形、正多边形或圆形,根据水源流量确定鱼池规格,见表1。 表1 水源流量、面积、水深、安全载鱼量表 水源流量 (m3/h) 面积 (m2 ) 水深 (m) 安全载鱼量 (kg) 3.2 4 0.8~1 60 7.2 9 0.8~1 140 12.8 16 0.8~1 260 20 25 0.8~1 400 注: 养殖密度 ≤20 kg/m3 ,水体最大交换率每小时 1 次。 5.1.2 池壁 池壁用砖石砌筑或混凝土浇筑,水位线以下不渗漏,内壁垂直、牢固、表面无锐利的棱角。 5.1.3 池底 池底为岩石、片石或粗砂砾,从池壁基部向池底中央有 3%~5%的斜坡,池水与池底土壤隔离, 不渗漏。 5.1.4 进水 进水口高于鱼池最高水位,每个鱼池设有单独水闸,进水沿池壁切线进入鱼池形成逆时针环流。 5.1.5 排水 池底中央最低处设排水井,面积 ≥ 2%鱼池面积,深度 0.2 m~0.5 m。排水井底部设排水管,埋 在池底下方通到池壁外侧,与控制鱼池水位的竖管连接。 排水管内壁光滑、转角平顺, 内径 ≥ 3%鱼池边长,或 ≥ 2.6%鱼池直径。竖管可灵活调节高度, 鱼池排水从竖管口流出落到排水渠内。 5.1.6 溢流口 在池壁正常水位高度设溢流口, 排除水面漂浮物, 防止排水口堵塞时鱼池水流停滞或池水漫过池壁, 溢流口面积 ≥ 15%排水井面积。 5.1.7 防鸟设施 鱼池上方搭建棚架,种植适宜本地土壤气候的藤蔓类蔬果植物。 5.1.8 其它配套设施 有条件的可配备渔业物联网、视频监控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 5.2 沉淀池 3 DB34/T 3162—2018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