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句丽墓出土的金属带饰
一、 积石墓,容易被盗掘
缺乏文化遗产是研究高古墓文化的最大困难。至今调查发掘的仅是一小部分,而且即使已发掘的高句丽墓中,其中大多数是横穴石室墓,也很难逃脱被盗的命运。就是积石墓,小型的也很容易被盗掘,调查发掘的也少。尽管如此,1961年朱荣宪还是对高句丽壁画,墓石室构造的变化进行了编年学研究
对新罗、伽耶、百济的文物,穴沢咊光于1972年
二、 粗环式耳饰的制作
本文编年的遗物有装饰品(金属带饰、耳饰)、马具(镫、镳、杏叶、云珠、鞍、步摇活叶)、武器(铁镞)、陶器、其他(弓形钩具)。分别进行型式分类,同时进行分期。
1、装饰品
金属带饰在高句丽墓出土有5件
Ⅰ式(图一:5),
Ⅱ式(图五:1),为纵长方形,上透雕唐草纹,附带一心叶形垂饰(集安330号墓出土),垂饰的两肩外突,前端被系在铃上,心叶形内两肩向内凸出。Ⅱ式假定有Ⅱa式,那么它就是Ⅱb式。这种形式同新罗的金属带饰有关连。
Ⅲ式:山城下332号墓、本溪墓出土的铜制带饰件(图一:16—19,图二:17)。这种带饰同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大刀山东晋太宁二年(324)墓出的带饰件类似,为4世纪中叶到后半期,较Ⅰ式为晚。
Ⅳ式式:
饰龙纹、三叶纹的金属带饰,如河北定县43号墓出土的,于东汉末始出现,并在西晋兴盛起来(如周处墓、洛阳24号墓)
耳饰在高句丽虽皆为人知,但多为出土地点不明
C类中用分铸焊接法作成的小环为中间饰件,可分为几个阶段,后来又出现了心叶形和纵长心叶形垂下饰件(图六:16等)。因心叶形垂下饰件变大,衔系的金属件也变长了。中心饰件除用分图三铸焊接法作的小环外,又增加了兵库锁,用于系矛头部垂饰。
现在从来没有那么重视高句丽的耳饰,特别是皇南大冢北坟的发掘,出土了粗环式倒圆锥形的垂下饰件而引起人们的再次探讨
耳饰最早是在4世纪中叶的佟利墓出土的。受这种粗环式耳饰直接影响的是麻线沟1号墓,时代为4世纪后半叶。下一阶段是宁远郡出土的粗环式耳饰(图六:5)。这种倒圆锥形的垂下饰是高句丽特有的耳饰,也出现了用分铸焊接法作成的小环(图六:11、12)。在新罗古坟初期的皇南洞14号墓出土,到5世纪后半期发展为花笼形球体状。这种耳饰在高句丽的同时期也可看到。新罗的耳饰属高句丽系统是不容怀疑的。另外,在药水里壁画墓、龙江郡后山里8号墓等出土了在环和垂下饰中间增加了一个圆球形饰件的耳饰。在新罗、伽耶不常看见高句丽型式的耳饰。
2、马具
马具中编年标准器物有镫、杏叶、云珠、鞍、步摇活叶。但资料都为数不多,通常一式只有一件,今后材料增多时再分类。
高句丽出有马镫的墓有七星山96号墓、万宝汀78号墓、禹山下41号墓、地境洞古坟等。依镫环、柄的形状可分三式。Ⅰ式镫环为倒心形,柄根基部变细。七星山96号墓出土的马镫为典型例(图三:9)。木芯包铜,柄的长度与镫通高之比为2.3:1。Ⅱ式镫环为椭圆形,柄和脚踏部分的宽度相等。万宝汀78号墓出土的马镫为标准式。木芯包铜,柄与镫通高之比为2.5:1。柄稍变短。禹山下41号墓出土的马镫也属此式,木芯包铁皮。Ⅲ式,短柄,圆镫环,脚踏部突起(地境洞古坟出土)。
孝民屯154号墓出土的倒心形马镫(柄与镫通高之比为1.9:1)是Ⅰ式马镫的祖型(图八:15)。Ⅱ式是继Ⅰ式之后出现的。七星山96号墓马镫(比率为2.3:1)之后是庆州仁旺洞19号墓出土的马镫,属一个谱系上的
马镫的研究随着出土标本的增加也得到急速进展
孝民屯(4世纪中叶)…Ⅰ式(七星山96号墓,5世纪前半叶)…Ⅱ式(万宝汀78号墓)…Ⅲ式(地境洞古坟,6世纪前半叶)
袁台子墓(4世纪前半叶)…冯素弗墓(4世纪末~5世纪初)…福泉洞10号墓(5世纪中叶)…金铃冢(5世纪后半叶)
根据朝阳袁台子墓的发掘,可知杏叶为4世纪的遗物(图八:2)。袁台子墓出土的纵长的心叶形的垂下饰为Ⅰ式。与此不同系统的是在心叶形中加一个十字带,为Ⅱ式(图二:15,图四:17、21),称之为十字形杏叶。这种型式的杏叶尽管延续了一段时间,但没有什么变化。以十字形和对角线形在杏叶上打九个铆钉。心叶形带有金属吊座(麻线沟1号墓、长川2号墓、万宝汀78号墓)。Ⅲ式为心形杏叶,上方的穿孔较Ⅰ式大,长方形。有两种:长方形的穿孔大,铆钉少(图三:8,七星山96号墓)为Ⅲa,穿孔小的为Ⅲb(地境洞古墓)。Ⅳ式是在心叶形上缕雕唐草纹(图四,22,万宝汀78号墓)。
镳:Ⅰ式,唐草纹化,呈“S”形(万宝汀242号墓,图一:1)。这种镳在汉代已出现。Ⅱ式,椭圆形,内有纹饰(透雕蛙纹)的为Ⅱa式(孝民屯,图八:13);内无纹饰的为Ⅱb式(袁台子,图八:9)。Ⅲ式,椭圆形,在孔中央用铆钉固定一金属带条,使衔绕它穿过。可以说这是十字形镳的最早形式(本溪墓,图二:26)。后来发展成为七星山96号墓那种形式(图三:13)。Ⅳ式,镳内缕成十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