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135.8—2017代替SN/T1135.8—2009马铃薯坏疽病菌检疫鉴定方法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homa foveata Foister2017-07-21发布2018-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1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涂宽真伪
SN/T1135.8—2017前言SN/T1135共分为13部分;第1部分:马铃薯癌肿病检疫鉴定方法;第2部分:马铃薯黄化矮缩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第3部分:马铃薯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第4部分:马铃薯黑粉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第5部分:马铃薯环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第6部分:马铃薯绯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第7部分:马铃薯A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第8部分:马铃薯坏疽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第9部分:马铃薯青枯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第10部分:马铃薯V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第11部分:马铃薯皮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第12部分:马铃薯M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第13部分:马铃薯Y病毒检疫鉴定方法。本部分为SN/T1135的第8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SN/T1135.8--2009《马铃薯坏疽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本部分与SN/T1135.8—2009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将生物学特性中培养性状与孢子形态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本部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鑫、文朝慧、黑多尔、何苏琴、刘伟、王秀芬、王有福。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N/T1135.8---2009。I
SN/T1135.8-2017马铃薯坏疽病菌检疫鉴定方法1范围SN/T1135的本部分规定了马铃薯坏疽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所有进境马铃薯薯块携带的马铃薯坏疽病菌的检疫鉴定。2基本信息中文名:马铃薯坏疽病菌英文名:potato gangrene,gangrene of potato,tuber rot,tuber gangrene,dry rot of potato,leaf spotof tobacco,leaf spot of bean有性态:Boeremia foveata(Foister)Aveskamp,GruyterVerkley,无性态:Phoma foveata Foister异名:Phoma exigua var.foveata (Foister)BoeremaPhoma solanicola var. foveata (Foister)MalcPhoma solanicola f.foveata (Foister)Malc.分类地位:真菌界(Kingdom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Didymellaceae科,Boeremia属。传播途径:受侵染的马铃薯种薯的调运是远距离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昆虫和线虫有利于病原菌局部传播。马铃薯坏疽病菌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3方法原理本部分以该病菌在马铃薯上的主要危害症状特征、病原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特异性PCR反应为鉴定马铃薯坏疽病菌的依据。4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4.1仪器设备电子天平(感量1/10000g)、解剖镜、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温控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低温冰箱、普通冰箱、镊子、量简、培养血、移液器、水平凝胶电泳装置、PCR仪、凝胶成像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等。4.2主要试剂和培养基TaqDNA聚合酶、DL2000、dNTP、10×PCR缓冲液、无水乙醇、次氯酸钠、氨水、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燕麦培养基(OA)、麦芽糖琼脂培养基(MEA)(培养基配方参见附录B)。1
SN/T1135.8—20175病原菌鉴定5.1症状检查观察马铃薯薯块是否有病斑及菌丝、分生孢子器等,如有病斑,将其刨开。马铃薯坏疽病菌在马铃薯块茎上的症状为暗色凹陷病斑。病斑易皱缩或剥离,内部常形成干的空腔。干空腔常扩展,产生带有灰色或暗褐色到紫色的菌丝,并产生分生孢子器。(参见附录A)小茎点霉变种(P.eriguavar.erigua)在马铃薯薯块上可产生与马铃薯坏疽病菌相同的症状,该菌为弱寄生菌,可以用培养特征进行区别。由Fusariumspp.引起的干腐病通常产生比较平整的同心轮纹病斑,病斑表面经常可见白色、粉白色或蓝紫色的真菌垫。5.2直接镜检挑取疑似样品病斑部位的菌丝或分生孢子器,用移植环移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5.3病菌的分离、纯化及形态观察取有马铃薯坏疽病可疑症状的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T 1523-2007钢丝绳芯用剑麻纱.pdf
- YD_T 1850-2015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 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测试方法.pdf
- QB_T 4732-2014眼镜产品零配件.pdf
- SY_T 6896.2-2013石油天然气工业特种管材技术规范 第2部分:定向穿越用钻杆.pdf
- SN_T 3963-2014桃丛簇花叶病毒检测方法.pdf
- QB 2349-1997鲤鱼钳.pdf
- QBT 1076-2003非自行指示轨道衡.pdf
- QB 2356-1998高密度聚乙烯单丝.pdf
- NYT 1031-2006饲料安全性评价 亚急性毒性试验.pdf
- SY_T 7064.4-2018石油天然气工业 海洋结构物特殊要求 第4部分:岩土工程及基础设计.pdf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