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材解读系列之《大学之道》
目 录
1.大学之道,心有所止
2.浅析“大学之道”
3.解析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4.《大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5.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6.明明德是最高的修心法门
7.修身为本 止于至善
8.格物致知,探究出彩
9.《礼记》语选
10.《礼记》名句赏析
11.《礼记》的生态美学
12.人类走向文明的宝典——《礼记》
13.《礼记》儒家言谈礼仪规范14.戴圣其人
1.大学之道,心有所止
大学如门,高中漫漫求索之路,苦也乐也,在此终结;四载笃笃,大学之道,明也暗也,从此启程。大学,是终点,更是走向新世界的起点。儒家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追求无止境,而唯有定心静气,将过往归零,人方能潜下心,向着既定的目标进发,不断完善自我。
一路走来,我们穷经皓首,只为心底的大学梦。尚未成年的我们,即将跨入大学的门槛,何去何从,着实令人迷惘。常有人这样认为,寒窗十二年,大学便能轻松度过。毕业后拿张文凭,即可工作,向社会讨要生活。
确实如此吗?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的通明灯火就是强有力的反驳!高材生们随地而眠,并非出于洒脱,只因其执着于学术,深明一心一意的重要。
大学,仅是一扇门,门后,还有需要我们奋斗一生的路。面对纷繁世界,所悟心乱者止步不前,而心无旁骛者能排除杂念,轻装上路,由大学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故而,专注塑造成功。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推之于人,同样适用。人的时间与精力总归是有限的,集中精力,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事业,方能有所建树。正因为左思构思十年,苦心推敲,《三都赋》才得流传于文史,留下洛阳纸贵的佳话。而被授予诺贝尔奖后,居里夫人仍不改初衷,专注于科学研究,甚至将奖牌当作孩子的玩具,最终拥有了更多成就。故需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潜心于己志,必能有所收获。
然而,反观当下,人们却心浮气躁。不少大学生学术未成,而汲汲于副业;许多新生网络写手既要编写小说,又想评论作诗,终归两头落空,难出精品。此类现状令有识之士颇为忧虑。
专注求学既然如此重要,可为何执着的人并不多见?究其因,是无处不在的诱惑使然。它们就像攀附树干的藤蔓,缠绕于人成长的过程中,而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正之人往往推错“门”,以至于受其牵绊而止步不前。
所以,当我们推开大学之门,走向新世界时,需要审视内心,是否携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否适合自身?诚如明代大师王守仁所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设定专一而合理的目标,便能拥有强大的动力,并以此为鞭策,心无旁骛地上路。
大学如门,而求索的路却长达一生。学无止境,故求知无极限。求知无极限,便需要一心一意,以求收获的最大化。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大学的路上交集。只要心系一份专注,脚印或浅或深,路上都留下自我的“风景”。笃定凌云之志,莫教冰鉴负初心!
2.浅析“大学之道”
一、大学之道
《大学》首句便提出了“大学之道”,作为整篇文章的总纲,“大学之道”绝不是一句可以一笔带过的问题,它统领下文的“三纲”“七证”“八目”,因此必须首先对“大学之道”进行一翻探讨。《易经·系传》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便是有形有相的物理世界,超越于有形有相的物理世界之上的,那个无形无相无可名状的便被命名为“道”。所以,《老子》如是说: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第二十五章)
可见道是在一切变化之中常恒不易之“物”,此物非物,不可见不可闻,虽无可名状,却可于生活中体会。庄子言“道在屎溺”,即是说道虽无形,却遍在于一切有形之物。体会了“道”之后,大学又是什么?宋儒理学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那么何又谓大人呢?显然,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大人”有很大的差别,它既不是指按年龄来作划分的“成人”,也不是指身家显赫的官员。《乾卦·文言》上说: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可见作为“大人”,是顺天应地之人。成为大人之后,将“大”进一步扩大便是“圣”,“圣而不可测之谓神”,神力显现出来之后,就能如《楞严经》所说“心能转物,则同如来”,到了这一步,“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之道”指的是成为圣人所学之道,因为人道成则圣道成,圣道成才可达至于对心之奴役的解脱,即是孔夫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这个圣道即是《大学》下文所言之明明德、亲民,至善,此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那么进一步说,明明德、亲民与至善究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