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
第一节 绝对成本论
第二节 比较成本论
第三节 相互需求论
第四节 资源赋予论;第一节 绝对成本论 ;二、国际分工与绝对成本理论 ;
3、分工的原则是各自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
其结果是,他们都会从这种分工和交换中获得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多得多的利益。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
各国生产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巨大地增加社会财富。 ;数字分析:(1:1的交换比例) ;总结:;三、简评
贡献:
1、指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
2、阐明了国际贸易不像重商主义者所说只能是进行的某一方得到贸易利益,而是贸易双方都能得到利益
3、反映和代表了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缺陷:
1、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和利已主义在经济学上的集中表现
2、完全撇开国际生产关系而只用自然条件或其他客观条件来说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形成
局限性:
只说明了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所以它只说明了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第二节 比较成本论 ;二、李嘉图模式及其前提条件
9个假设:
1、2+2模型
2、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区别
3、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
4、不存在运输费用
5、生产要素在国内能自由流动而在国际间不可以
6、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7、收入分配没有变化
8、贸易方式是物物交换方式
9、国际经济是静态的,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数字分析: ;三、简评;缺陷与不足:
1、劳动价值论不彻底
2、未能揭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
3、所揭示的比较利益是静态和短期的利益
4、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对国际贸易的阐述,在实践中存在与事实不符的情况
①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按其学说,欠发达国家节约的时间比发达国家多。这与现??中存在贸易中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价值转移(富国剥削穷国)不符
②比较成本说基础劳动生产率差异。差异越大,更易发生贸易,以此类推,贸易应该更容易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生。但事实是现今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
③现实中各个国家都存在各类贸易保护壁垒,这与理论叙述不符
5、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与国际贸易实际相差较大
;第三节 相互需求论 ;一、产生的前景
是对比较成本论的补充。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为决定一个国家的何种商品在国际上进行交易有利可图提供了理论基础,甚至这一理论还暗示了互利的交换幅度,但它并没有也不能解决了这些交易商品将按什么样的实际比例进行交换,以及何种机制决定了这一比例等国际贸易中的核心问题。因此,比较成本论只是论证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而没有说明总的贸易利益如何在贸易双方进行分配。因为比较成本论只看到供给,而没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
穆勒在比较成本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穆勒用贸易条件对“价值”研究,实际上指的是交换价值) ;二、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以数字例子表述:(假设两国投入等量劳动各可生产不同的棉布和亚麻布的数量) ;图例;(二)贸易利益分配
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说明本国从贸易中取得的利益越来越大地超过它分工和贸易前本国独立生产的水平。
如国际交换比例为1:1.6 英国只多换0.1单位亚麻布,德国节约了0.4单位亚麻布,德国获利。
如国际交换比例为1:1.9 英国就可多换0.4单位亚麻布,德国仅节约了0.1单位亚麻布,英国获利。 ;(三)相互需求法则
贸易条件在互惠交易区“摆动”的原因是:相互需求法则
该法则认为一切贸易都是商品的交换,一方的供给便是对对方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在两国间互惠贸易的范围内,贸易条件或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即较少的产品换对方较多的产品,贸易条件有利;相反贸易条件不利),它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等,这样才能使两国贸易达到均衡。如果两国需求强度发生变化,贸易条件或两国商品交换比例必然发生变化。 ;四、评价;补充内容:出口贫困化增长;图例(三条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国际价格曲线。) ;评价:
1、发展中国家产品结构单一,在走出口导向型发展道路中,遇到这种情况,说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从要长远看要予以调整。
2、出口贫困化增长只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一种可能情况,不是普遍现象,多存在于发展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