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pptxVIP

第1讲“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板块二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 诗歌基础篇;第1讲 “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 鉴赏诗歌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读懂诗歌所写的内容,知道每一句具体在讲什么;第二步是了解作者是如何写的,即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三步是掌握诗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中第一步是基础。要想在诗歌鉴赏中取得高分,必须学会读懂诗歌。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沉下心去,反复咀嚼,多加品析,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一)古诗题材、体裁;(二)古诗结构 1.古诗的一般结构;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结构;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三)试题辅助 高考古诗鉴赏第一题是选择题,它对读懂诗歌帮助极大,要把握好选项特点:①四个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了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总之,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五角度”教你读懂诗歌 角度一 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 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 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提示: 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鉴赏诗歌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被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 “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将进酒”等。;[典例1] (2020·全国卷Ⅱ,有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①读题目:交代了________(写作内容)。 ②读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读史书 ②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能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众说纷纭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史书典籍传下来的也有糟粕,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有限的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3)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角度二 读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知道了 “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对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相关知识。 在“知人论世”时要注意:;续上表;[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 思 陆 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①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②城阙又秋砧③。 [注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8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