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症病人的营养管理
一、概述
危重病人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应特别强调生命体征的稳定。为此必须施行全身管理,包括循环、呼吸、水电解质及营养管理。后者的目的是保障危重病人的摄入总热量,并保障营养的质和量。营养管理是通过营养支持,保障病人细胞和器官功能,使其免疫力增加,创伤愈合,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死亡率下降,并减少住院天数和降低费用。
(一)正常人体能量的保有量
以70kg体重为例,人体总能量的保有量为732200kI(175 000kcal),其中脂肪623 416kJ(149 000kcal)、蛋白100 416kJ(24 000kcal)、糖类4 184kJ(1000kcal)。
(二)绝食状态下的人体代谢变化
脑的主要能量为葡萄糖,部分为酮体(keton body)。由于饥饿,体内贮存的糖原(gluco-gens,动物淀粉)不能满足需要,其需求由氨基酸进行糖原异生,蛋白分解,主要是由肌肉组织分解。每日需75g蛋白,即200~300g肌肉的分解。绝食早期机体能量消耗下降约7531kJ/d(1 800kca1/d),其中蛋白、糖原提供2 385kJ(570kca1),其他由脂肪供应。继续绝食,能量消耗再下降约6 276kJ/d(1 500kcal/d),脂肪动员增加,而蛋白作为能源消耗减少到20g/d,脑组织利用酮体作为能量增加到50%以上。一般营养状态不好,基础能量可下降40%,若用5%糖液补充,可以抵消减少量的10%~30%。
(三)各种应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特点
1、能量消耗明显增加,与饥饿状态不同,其表现为高代谢(hypermetabolic)和高分解代谢(hypercatabolic)。即动员脂肪和蛋白分解,分解代谢激素(catabolic hormone)分泌亢进,其中包括儿茶酚胺、可的松和胰高血糖素等。例如,一般外伤比安静时能量消耗增加10%,择期手术增加10%~20%,重症外伤增加20%~50%,败血症增加20%~60%,重症烧伤增加100%。
2、糖利用能力下降,糖对胰岛素抵抗。
3、氨基酸、甘油、乳酸增加,进入糖原异生。
4、即使输入糖也不能阻止糖原异生。
5、脂肪分解亢进。
6、脂肪酸合成亢进。
7、蛋白分解和合成均亢进,但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出现负氮平衡。氮排出由正常的6~8g/d,增加到20~40g/d。与饥饿状态不同,应激状态下脑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没有亢进,因而对糖的需求增加,而促进氨基酸的糖原异生,导致对氨基酸需求增加和负氮平衡加重。由于急性时相蛋白的合成、创伤愈合、脑及造血器官能量的需求,每日有250g蛋白,约合750~1000g肌肉组织耗损。
8、静脉营养不能完全抑制蛋白的分解代谢。感染(败血症)、大手术后、创伤(包括烧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ICU中广泛使用肌肉松弛剂、镇静剂、各种正性肌肉兴奋性药物、病人卧床不起等因素,均可导致蛋白质的严重丢失。体内蛋白质与脂肪不同,蛋白质是应激状态时的高效能源,而且构成细胞的功能结构,蛋白质的丢失可导致结构损坏和特定功能丧失。给以强化营养支持,可以保障提供充足的能源和蛋白质,使分解代谢减轻。但要维持和增加体内的蛋白质是很困难的,甚至不可能。若病程短(1周以内),营养情况好,对人体基本没有影响;若病程长,营养不良,即进入分解代谢产生的备种影响,即免疫功能抑制、院内感染增加、组织修复能力下降、活动能力减退,导致人工呼吸机脱机困难和长期卧床者并发症增加(血栓性静脉炎和肺栓塞)。
(四)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的选择
重症病人若首选静脉营养,因是非生理途径,可明显加重肝脏负担;导管和营养剂的感染可导致败血症。此外,IgA的下降等均为静脉营养的明显缺陷。肠道数日无食物通过,小肠粘膜缺乏谷氨酰胺和纤维素等必不可少的营养支持,可发生萎缩,导致屏障功能下降,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起动因素。所以,近来已倾向尽早进行肠内(口或导管)营养,使胃和肠粘膜直接得到能量供应,加强肠屏障功能,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如谷氨酰胺、纤维素等已成为肠内营养的必备成分。若肠道功能障碍、食物滞留在肠道,可发生细菌繁殖滋生和坏死性肠炎,可考虑经内镜行胃造瘘。再经胃造瘘口,在内镜下进行小肠内导管插入,营养剂直接进入小肠。肠内营养可并发腹泻,故宜用粪便量少的营养剂。肠内营养的禁忌证为肠梗阻、肠功能障碍和严重腹腔内感染。
(五)某些特殊的营养要素
1、谷氨酰胺(glutamine,Gln) 在正常情况下为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内含量丰富,由骨骼肌和肺提供,作为肠粘膜和生长快速细胞的必需营养,而肠粘膜尚需外源性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