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寒食的奇异节俗
寒食的奇异节俗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代的发展中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民俗,寒食节前后连绵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风俗来命名的节日。
以后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
起只过清明节。寒食节往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邻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从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从前一日。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建立后,好多地域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禁烟冷食
1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寒食节
拜扫祭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寒食节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
2
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半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然富之说,意为盼望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
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录,安徽、苏州等地还流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录: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
事,尔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旅行,尽欢而归。明朝
《帝王光景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
3
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堪称盛极。
寒食秋千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绘为桥边杨柳看重线,林立秋千负伤绳。
寒食蹴球
流行于唐,宋《文件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
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4
寒食咏诗
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触尤多,灵感
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别的,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很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