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pdfVIP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 元测试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试题预览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 民歌一直就是时尚。“歌咏所兴,宜自生 民始也。”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 起源。人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 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作为 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实”, 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诗经》,其”国风” 部分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 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 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 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明代沈德符 1 / 29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记录了万历年间江南小调的流行状况“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 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 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 诵,沁人心腑。”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在我们看来,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 问题是,当今天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 候,当多数民歌所描述的农耕甚至游牧、渔借生活情境离绝大 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 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 的关系。现代性并非一种全然固定的僵死结传统之间的关系 。现代性并非一种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 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 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的 诗意生存的需要。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 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 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 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 回归人类应然的统一存在。 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自然洞开的 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我们感到在传统人 文世界中找到了人应该为人的那种存在的方式,我们觉得人 2 / 29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应该那样和这个世界进行美好的连接,应该那样诗意地栖居。 这种人的本真的状态,并不以样貌的陈旧而过时。反倒是,我 们越是在非熟人社会孤独地存在,越需要追寻这种源自文化 母体深处的熟稔和亲切。同时,在民歌的歌唱中,艺术活动和 人的肉身体验、生命器官高度合一,是在深层次上对人的主体 性的高度弘扬。在歌唱中,身体这一自然客体、心灵寓体的能 量被强烈激发,人的主体意义被充分地释放,这是艺术的解放, 更是人的解放。 今天,我们在理解民歌价值的时候,应该有更宽广更深层的追 问。唯有如此,我们对民歌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才可能会 有更多的期待。而对民歌的自信也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 分 (摘编自杨晓华《民歌,可以重新成为时尚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自诞生之日起,人类就自然地通过言谈歌咏开始了超越性 的审美活动。 B. 《弹歌》《诗经》同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二者有着明显 3 / 29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的传承关系。 C.借助对民歌的欣赏,人们可尝试感知源自文化母体深处的 熟稔和亲切。 D.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才会有民族文化自信, 民歌也才会有更 大发展空间。 【答案】C 【解析】A 项,混淆时间,“自诞生之日起”错误,原文说的是“人 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B 项,根据原文“作为中国文学 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可以看出, 《弹歌》只是中国文学 起源的佐证,并非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此外,”二者有着明显 的传承关系”在原文中没有体现。D 项,“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才 会有民族文化自信”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对民歌 的自信只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