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33.100L 06Y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312.15-2013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5部分:超宽带(UWB)通信设备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s methods of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part 15: ultra wide band (UWB) communications devices2013-06-01实施2013-04-25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T
YD/T 1312.15-2013次目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3.2缩略语4试验条件.…4.1通用条件.4.2试验布置.4.3免测频段·4.4收信机的窄带响应….4.5正常试验调制….性能评估方法55.1总则·5.2插卡和从属主机的EUT试验布置5.3评估过程5.4评估辅助设备适用的方法.5.5EUT的分类·6性能判据·性能判据A(持续现象)6.16.2性能判据B(瞬态现象)6.3性能判据C(间断现象).7适用性7.1骚扰测量?7.2抗扰度试验8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8.1辐射杂散(机箱端口)8.2辐射连续骚扰(机箱端口).+-8.3电信端口·108.4DC电源输入/输出端口.8.5AC电源输入/输出端口8.6谐波电流(AC电源输入端口)8.7电压波动和闪烁(AC电源输入端口)-
YD/T 1312.15-20138.8瞬态传导骚扰(车载环境)29抗扰度试验方法和等级··129.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129.23辐射骚扰抗扰度试验(80MHz2.7GHz)-.•129.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139.4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139.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149.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149.7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149.8瞬变和浪涌抗扰度试验(车载环境)-15,ⅡI
YD/T1312.15-2013前言YD/T1312《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标准分为以下部分: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2部分:宽带无线电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3部分:个人陆地移动无线电设备(PMR)及其辅助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4部分:无线寻呼系统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5部分:无线语音链路设备和无线话简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6部分:业余无线电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7部分:集群无线电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8部分:短距离无线电设备(9kHz~40GHz)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9部分:400/1800MHzSCDMA无线接入系统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0部分:400/1800MHzSCDMA无线接入系统:基站、直放站、基站控制器及其辅助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1部分: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用户站及其辅助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2部分: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站及其辅助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3部分: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4部分:甚小口径终端和交互式卫星地球站设备(在卫星固定业务中工作频率范围为4GHz30GHz)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15部分:超宽带(UWB)通信设备本部分是YD/T1312的第15部分。本部分主要参考了GB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17626系列标准、YD/T1483-2006《无线电设备杂散发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YD/T2237-2011《超宽带(UWB)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ETSIEN 301 489-33V1.1.1《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Matters (ERM);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standard for radio equipment and services; Part 33:Specific conditions for Ultra Wide Band(UWB)communications devices》等进行制定。L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N_T 0670-2012出口食品中泰乐菌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pdf
- SJT 10506-1994CB11型金属箔式聚苯乙烯膜介质直流固定电容器.pdf
- XBT 607-2003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涂层材料试验方法.pdf
- QB 1474.7-2005绘图仪尺 术语、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pdf
- WS_T 483.11-2016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第11部分:死亡医学证明.pdf
- SN_T 4693-2016日用乳胶消费品中石棉的测定 偏光显微镜法.pdf
- SJ_T 11540-2015有源扬专用器通用规范.pdf
- YB 146-1998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pdf
- SC 0002.23-2001渔业信息分类与代码 第2单元:渔业船舶管理代码 第3部分:渔业船舶船体材料代码.pdf
- SJT 10519.28-1994塑料注射模零件 限位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