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淀粉加工废液制备葡萄糖浆的糖化工艺优化.docxVIP

小麦淀粉加工废液制备葡萄糖浆的糖化工艺优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淀粉加工废液制备葡萄糖浆的糖化工艺优化 刘露露;王若兰;吴远;唐开梁 【摘 要】以降黏和液化后的小麦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将原料中的小麦淀粉制备为葡萄糖浆,并优化其糖化工艺以提高葡萄糖的回收率.探究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普鲁兰酶添加量、糖化时间、糖化温度和糖化pH各单因素对糖化液还原糖含量(DE值)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300 U/g、普鲁兰酶添加量0.17 U/g、糖化温度62℃、糖化pH3.9,糖化时间36 h,得到的DE值为69.45%.进一步通过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出淀粉转化率为78.70%,葡萄糖总回收率为23.82%.说明从小麦加工废液中制取葡萄糖浆是切实可行的,对实际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In this paper,by using the byproducts of wheat processing after decreasing viscosity and liquefaction,the wheat starch from byproducts was prepared as a glucose syrup.The addition of glucoamylase,the amount of pullulanase,the saccharific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saccharification pHs effect on the DE value were studied.The optimum technique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responses surface tests:the amount of glucose amylase was 300 U/g,the amount of pullulanase was 0.17 U/g,the saccharification temperature was 62 ℃,the saccharification pH was 3.9,the saccharification time was 36 h,and the DE value was 69.45%,and the effluent conversion rate was 78.70% and the total recovery of glucose was 23.82%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test.This approves that it was practicable to produce glucose syrup from the byproduct of wheat processing,and it had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tactical production.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年(卷),期】2018(039)009 【总页数】6页(P131-135,227) 【关键词】小麦淀粉;葡萄糖;普鲁兰酶;葡萄糖淀粉酶;糖化 【作 者】刘露露;王若兰;吴远;唐开梁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01;福建中储粮粮油质监中心,福建福州350008;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S201.3 在小麦深加工过程中,主要生产出小麦淀粉和谷朊粉等产品,而小麦淀粉因颗粒直径和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A淀粉和B淀粉[1]。B淀粉大多是以戊糖类为代表的非淀粉多糖、结构性蛋白质等混杂物,难以分离,造成小麦在深加工过程中因利用不彻底而造成浪费。 小麦加工废液是一种戊聚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都较高的物质,随着小麦生产淀粉工艺的成熟和发展,副产物废液的产量也随之增长,大部分废液作为动物饲料,在不能及时销售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导致小麦的综合利用率低,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副产物中含有淀粉、戊聚糖、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可以将废液中的小麦淀粉制备为葡萄糖浆,提高小麦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工业生产葡萄糖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水解淀粉的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游离出单糖得到的[3]。纵观葡萄糖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淀粉制糖的主要方法按时间的发展主要有三种:酸解法、酸酶联用法和双酶法[4]。早在19世纪初德国化学家用淀粉进行酸水解来制备葡萄糖[5],拉开了酸解法的序幕。但酸解法的缺点是葡萄糖产率低,副产物多,精制难度大。194

文档评论(0)

南江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