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14-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docVIP

十年(14-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TOC \o 1-3 \h \z \u 考点01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 1 考点02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7 考点03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28 (按住Ctrl,点击目录里的考点,可直接跳到对应考点) 考点01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 1.(2023年湖南卷)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2.(2023年新课标卷)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 史料内容 来源 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贞元三年(787)……帝(唐德宗)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 《旧唐书·李元谅传》(五代刘昫等撰) 公本安姓,讳元光,其先安息王之胄也。轩辕氏廿五子在四裔者,此其一焉……(唐德宗)赐姓李氏,同属籍也。改名元谅,昭诚节也……贞元癸酉岁(793)十有一月十五日,薨于良原镇之公馆,享年六十七。 《李元谅墓志》 公本名元光,姓骆氏,武威姑臧人。盖黄轩帝孙,降居安息,高阳王□,留宅姑臧。 贞元五年(789) 《李元谅颂碑》 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 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 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3.(2023年北京卷)“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023年山东卷)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5.(2023年湖北卷)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1.(2022年海南卷)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2.(2022年北京卷)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2年辽宁卷)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4.(2022年北京卷)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5.(2022年全国甲卷)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 6.(2022年广东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