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背叛”了数学教学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曾经真的以为自己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数学教学,甚至可以为了我的学生与数学教学,放弃我个人的休息时间,为的只是我爱的学生能爱上我教的数学,能把数学学得很出色。然而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成效“背叛”了设想,作业“背叛”了课堂?一切显得那么捉襟见肘,“徒劳无功”成了我这学期最大的感受,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当我回想起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琐事,老师们交流时的经验之谈,再重新翻阅起一些理论书刊时,我似乎意识到自己其实早已经“背叛”了数学教学。
“哦,简单,简单!”黄玄昶又乐滋滋地高高举起他的手,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的回答又正中我的下怀,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答案吗?说实话,开公开课我就喜欢像他这样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而且一步一步被我“引进”来,突出所谓的教学重点,攻克预设的教学难点,最后解决相应的问题,“看上去很美”,真的,经过我的“引导”,他能“自主探索”,寻求规律,最后消除疑问,这不是一件看上去很“完美”的事吗?
可是……“怎么又错了!”我真是纳闷,上课如此“高效”的人,怎么作业就这么惨
不忍睹?题目稍一拐弯,就转不过来了,曾经我把他定论为思维的灵活性不够,然而上完这堂《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后,经过反思与请教,我终于发现我错了。
1、准备题:
36×100= 78×100= 24×1000=
99=( )○1 101=( )○1 1002=( )○2
45×103 表示什么?(表示 103 个 45 或者 45 个 103)
2、例:25×102
T:你能做这道题目吗?先观察一下这 102 有什么特点,然后想想该怎么办?
S:102 接近于 100,我们可以把它看成 100+2,然后 102 个 25 就是 25×100+25×2。
T:很好,你知道这运用了什么性质吗? S:乘法分配律。
T: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样的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3、练习:
45×101 78×102 52×99
这就是我原本以为精心设计的近乎完美的教学设计,学生一步一步下来都是自己得出 规律的,我只不过承担了一位“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是很符合“新课程理念” 吗?可为什么……“老师,你上课的时候我都懂的,课堂上我也都会做的,可就是回家做 作业的时候就做不出来了?”冯毅苦着脸,挠着头皮对我说。是啊,这是什么原因呢?仔 细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都是准备题惹的“祸”。
这堂课的铺垫可以帮助学生检索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回忆,以便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的内容,缩短新授的时间,这样就会有很多时间用来做练习,当堂效果也就会比较好。看上去学生是自己发现规律的,应该把 102 个 25 看成 100 个 25 加上 2 个 25,然而仔细辨析一下,却发现我已经在准备题上给了他们太多的暗示,其实能这样做的孩子是很会察言观色的,他能根据我提供的信息,把它们整理成相应的解题策略:“102=100+2, 25× 102 表示 102 个 25,也就是 100 个 25 加上 2 个 25”,不就只是这样简单串联一下吗?
这样的准备的确带来很多的问题。第一:由于准备的内容和新授的知识练习密切,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会大大地缩小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个载体的作用如何发挥呢?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考?第二:新授内容的学
习有老师帮助检索有关的旧知,离开教师,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呢?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的能力怎样培养?所以有的学生就会说:上课都听得懂,回家自己做练习就不会了。或许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准备题带来的危机。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需要自己支选择信息、检索已有知识并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高层次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由此看来,那种带有暗示和限制学生思考的准备是要杜绝设计和应用的。
在这节课里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引导者”,似乎已经是一个“陷阱”缔造者, 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走进我预先设计好的圈套,他们已经没有机会疑问:“为什么要把 102 看成 100 加 2?”或许学生心中的疑问早已在我的“枷锁”中泯灭,只不过是他们要配合教师忠实地实施教案罢了。于是,全班学生的思维一直沿着我预设的教案轨道走,按照我 为他们铺平的道路,“把 102 看成 100 加上 2 比较容易,就把 102 看成 100 加 2”,他们也就不需要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什么时候我应该要这么去做”。在课堂上所完成的练 习都是我早已为他劈荆斩棘,“理想”化了的数学问题,根本不再需要他们摸索,长期这 样的教学使学生变得木呐和机械了,学生也就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这是被动的、机械的、记忆的学习,学生也就只会做类似的简便运算,于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人教版新课标(2014无答案).docx
- 四年级上人教版数学竖式计算题 题.docx
- 四年级上学期英语1-5单元测试题.docx
-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马诗长春版.docx
- 四年级诗配画古诗.docx
- 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docx
- 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系列训(5).docx
- 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系列训(9).docx
- 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系列训练(1)答案.docx
- 四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系列训练(3)答案.docx
-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列:Schneider Electric EcoStruxure Foxboro DCS (煤炭工业应用)_6.操作员界面与HMI设计.docx
-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列:Honeywell Experion PKS (煤炭工业应用)_5.人机界面HMI的设计与优化.docx
- 温度控制系统系列:Omron NX1P 温度控制模块_(8).温度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docx
- 温度控制系统系列:Omron NX1P 温度控制模块_(10).NX1P与其他设备的通讯与集成.docx
- 温度控制系统系列:Mitsubishi MELSEC-Q 温度控制模块_(4).温度控制模块硬件结构与接口.docx
-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系列:Beckhoff EtherCAT (煤炭工业应用)_5. EtherCAT系统架构与工作原理.docx
-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列:Emerson DeltaV (煤炭工业应用)_(3).DeltaV系统的硬件组成.docx
- 温度控制系统系列:Omron NX1P 温度控制模块_(4).NX1P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算法.docx
- 温度控制系统系列:Omron CJ2M 温度控制模块_(12).温度控制系统的安全与法规要求.docx
- 温度控制系统系列:Mitsubishi MELSEC-Q 温度控制模块_(9).温度控制应用案例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