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禹王台兴废过程与沂沭河与运河关系研究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首次挖掘和最长的人工运河,连接着河流、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这条运河与上述河流,尤其是黄河的关系,是学术界的热点。比较而言, 对于更小河流与运河的关系, 例如沂沭河与运河的关系则关注较少。沂河、沭河发源于泰沂山脉, 两河相距约20km, 从沂蒙山区并行南流, 至苏北入海 (图1) 。沂沭河原是泗河的两大支流, 本互不相干, 二者发生联系继而影响运河河道, 是明中期以后的事, 且与沭河上的禹王台工程有直接关系。禹王台位于山东郯城县城东北十里处, 是为阻镇沭河水势而修建的防洪石坝, 坐落于沭河西岸坐湾迎溜的险工地段, 正对马陵山口。山口处水流湍急, 山口以西河形较宽, 自七八十丈至百余丈不等, 一望俱系沙渚, 被称作安坞穴, 故地方志中有“禹王台在县东北十里安坞穴下”、“禹王台在县东北十里安坞穴”等说法。本文拟在复原禹王台工程兴废过程的基础上, 探讨沂沭河与运河的关系, 以为当前的运河申遗和地域开发提供参考。
1 沂蒙、淮河水系的演变
禹王台始建年代不详, 传说沭水原循马陵山东侧南流, 受山体阻隔, 不能入海, 于是大禹凿山二十丈, 使沭水穿峡而过, 经流马陵山西, 并建禹王台石坝抵御泛滥, 逼水南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沭水又南, 迳凌山西”的记载, 因此有学者指出, “阻止沭河西侵已经是北魏以前的事了”。秦汉以前, 沂河、沭河皆为淮河支流, 主流经江苏沭阳至涟水入淮河, 支流可分入泗河。金明昌五年 (1194年) 黄河夺淮入海以前, 沂沭河水系虽有所变化, 但尾闾是通畅的, 自从黄河夺泗入淮, 沂河遂由入泗变为向西南入黄。沭河向南入淮的排水出路也日渐缩小, 还不断受到黄河决口、分洪的干扰和破坏, 迫使沂、沭另找排水出路, 沂沭河水系发生了剧烈的变迁。
元代开挖会通河后, 南北大运河初步贯通, 但因水源、河道等制约, 漕粮仍以海运为主。元末以来, 由于战争等影响, 会通河废弃不用。明朝建立之初, 定都南京, “四方贡赋, 由江以达京师, 道近而易”, 运河北段的通航情况未能引起朝廷足够的重视, 故洪武初年多“疏浚沭河, 北通山东, 南达淮安, 以便转运”。永乐九年 (1411年) 重新疏浚会通河, 筑戴村坝, 遏汶水至南旺, 然后南北分流, 南北置闸38座以节水。又于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四湖地运河东西设水柜、斗门, 自此“徐州至临清几九百里, 过浅船约万艘, 载约四百石, 粮约四百万石, 若涉虚然”。总之, 明中期以前, 由于禹王台的阻隔, 沭河可直接入海而不与沂河汇流, 故沂、沭基本互不相干, 使得沂沭下游的郯城一带“不罹沭之患”, 亦可避免沂沭河对漕运的影响。
2 水系基础及其管理
禹王台坝为“全沭伸缩之关键”, 但这一重要的挡水工程自明中期遭到破坏。正德年间, 为抵御农民起义的冲击, 郯城县令黄琮毁台取坝石, 用以修筑县城北门拱极门, 导致沭水盛涨时“遂无所御”。嘉靖以前, 治河的措施是加强北岸堤防, 南岸分流入淮, 因此这一时期, 禹王台以南的黄河问题较多, 河道决徙频繁, 河患逐渐向下游移动。总河副都御史龚弘言:“黄河自正德初载, 变迁不常, 日渐北徙。大河之水合成一派, 归入黄陵冈前乃折而南, 出徐州以入运河。”杨一魁也指出:“正德三年后, 河渐北徙, 由小浮桥、飞云桥、谷亭三道入漕, 尽趋徐、邳, 出二洪, 运道虽济, 而洪泛滥实甚。”
嘉靖二十五年 (1546年) 尽塞南流故道, 使全河尽出徐、邳, 夺泗入淮, 加速了河道的淤积, 嘉靖、隆庆之际, 出现了“河渐涨, 堤渐高, 行堤上人与行徐州城等”的情况。故隆庆以后的河工重点“不在山东、河南、丰、沛, 而专在徐、邳。”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 , 总河杨一魁一改潘季驯“筑堤束水”的办法, 大举分黄导淮, 企图分黄水横穿沂沭河下游地区夺灌河口入海, 这件事成为异沂沭河水利史上的一大浩劫, 使沂沭河下游水系遭到极大破坏, 硕项湖、桑墟湖淤成平陆。
为避黄行运, 万历三十二年 (1604年) 泇河开挖成功, 自夏镇引水东南流, 经韩庄合彭河及泇河、沂河诸水, 出邳州直河口入运河, 避开了330多里的黄河、二洪之险, 改善了运河的漕运状况。泇河开通的当年, 漕船由泇河新运道通过的有5 000余艘, 次年达8 023艘, 万历三十四年 (1606年) , 7765艘全部通过泇河北上。此后每年三月开泇河坝, 由直河口进, 九月开召公坝入黄河, 粮艘及官民船悉以为准。然而, 泇河的开凿也使水系更加紊乱, 沂水、武河诸水通道被切断, 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 河水无法入黄, 遂滞积成骆马湖, 将周围的周、柳等小湖合成一片。沂水被迫改道汇入骆马湖, 彭河、丞河、沂河等被纳入到运河水系, 故咸丰《邳州志》言:“泇运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