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苏东坡传》有感2500字
苏东坡,一代文豪,两袖清风,一生宦海沉浮路,两岸青山不老松。他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气,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他既有胸怀天下,济世苍生的情怀,又有纯然表达心之所感的率真。诗意人生潇洒走一回,旷古奇才乐观筑词魂。世人皆爱苏东坡,亘古不变,文忠公无欲则刚,万古流芳。
作者林语堂按照苏轼的童年和青年,壮年,老练和流放岁月的人生轨迹写成四卷二十八章。以我浅陋之识,粗拙之笔拼凑几许,愿与诸君分享,不吝赐教。
1、清风定何物,可爱不可名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他一生际遇坎坷,遭诬陷被贬黄州,再遭贬惠州、海南,病死常州。踏遍四海八荒,唯清风明月与之相随。正如苏轼所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
苏轼曾对他的弟弟苏辙这样描述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简单如东坡,清朗似子瞻,快乐如斯,可爱如斯,自然无所畏惧。
那时陕西凤翔旱象出现,百姓为庄稼忧心如焚,除去向神灵求雨,别无他法,而求雨自然是为民父母官的职责。于是苏东坡郑重其事地向神明写一份很好的状子,准备以他那雄辩滔滔的口才,求老天普降甘霖。可求雨不成,或曰,主管本地山神官职低了,“人家”不愿意施雨。苏东坡作为判官立刻替县官向皇上草拟更高封号的奏本,此时黑云压城,大有城欲摧之势。可是这雨,甚是调皮,硬是千呼万唤还使小性儿,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使我们不得开心颜。此情此景,苏东坡没有吟诗一首,而是陪同宋太守到真兴寺去祷告。
在路上,他看见一团乌云在地面低低飘过,在他面前展开。他说时迟那时快,从农夫手里拽过一个篮子,用手抓了几把乌云,紧紧地藏在篮子之中。而后向乌云虔诚祷告,诚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啊。我们很难想象人们所敬仰的大文豪,居然玩起孩童把戏,紧握篮子不松手,竟不知腹内空空有没有。哈哈,可爱至极!
果然,乌云了其心,明其诚。以万马奔腾之势席卷而来,乡间各地普沾恩泽,连枯萎的秸茎也挺直了腰板。这其中最快乐的当属苏东坡。他认为,倘若明理是人性最高的本性,神明也必然是明理的,也会听从劝告,也会服理。他为了纪念这件喜事,特意把后花园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而那与民同乐的画面,无不让人动容!
不过,他在论到天灾的奏折里提到,朝廷若不废除暴政以纡民困,向神明祷告也无用处。
吓退女鬼,与妖魔鬼怪的对抗坚具信心;相信自己也许会成仙,亦如普通人的心思;和陈太守赌气,意气用事书写《凌虚台记》,当老练时悔之过,与陈太守关系甚密等等,林语堂拉近了苏东坡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他如常人一样有点小倔强,多点小奢望,改过小错误,他有血有肉地站在我们面前,我们感受着他的呼吸,享受着他的快乐。这样的苏东坡,怎能不爱?
“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苏东坡如雪般纯净得可爱,也如雨般润泽千秋,在历史的长河中光亮如新,熠熠生辉。
2、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是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所作《灵乌赋》中的一句。林语堂说:“身处乱世,苏东坡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他无惧艰险勇于发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王安石变法之初曾登临飞来峰的感受。那慷慨豪迈之情溢于言表,无惧变法前路艰险的雄心壮志彪炳史册。可是王安石急功近利,独断专行,变法太快,闹得个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他被世人称为“拗相公”,在处事方面是不容任何方面有人反对的。两派党争一触即发,在王安石眼中,与他持异议者皆被称为流俗派,而他与其同党称之为通变派。不过文中也有几句话提到了,王安石同司马光一样皆系真诚虔敬洁身自好之士,在金钱与私德上从未受人指责。
林语堂运用大量笔墨叙述王安石及变法过程,抑多扬少,我想除却变法弊多利少外,是否还夹杂着个人的喜好问题。然而我看了许久,苏东坡才以怒不可遏的状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他有好多话要说,而用非说不可,正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那时,他只三十二岁,任职史馆,官卑职小,只限于执笔为文,连上两次奏折,直言无隐,犹如现代报上偶尔出现的好社论文章一样,立即唤起了全国的注意。直言全国人已经在反对皇上,并说千万不可凭借权国压制人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