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故乡的老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MERGEFORMAT 中小学作文《故乡的老井》 秋日的私语,落叶在聆听,即使已枯得发黄,却还有着不一样的辉煌。一口老井的耳语,有谁在聆听?布满时光的印记,承载着多少远去的记忆…… 外婆家门口的那口井,自打我出世,就认识了它,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新奇的,好像也没有什么可谈论的。它看上去也是一大把年纪了,应该算是爷爷辈的吧…… 小时候回外婆家,不怎么跑,也不怎么闹,就爱呆呆地站在那里,看大人们打水。有力的大手抓着柄,看上去好像没怎么用到力,就轻轻一压,水就从井口涌出来了。每当这时,我就会快速地把手伸过去,感受着这股会流动的清凉。当然,衣服也会毫无顾及地接受着水的洗礼。然后,就会遭到妈妈的说教,被下了不得靠近水井的禁令。 在那时的我看来,这涌出来的水流可比瀑布还要壮观!“鱼儿在水里游”。这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的一个常识。所以……这口井里会有鱼吗?在那时候看来,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出于好奇心,就不惜违抗妈妈所下的禁令了。在看到大人们都没有注意我时,就立马到井口前去看个究竟。可是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那就打水吧,或许能发现些什么。那时的我和水井一样高,要打水,就只能像荡秋千一样了。可就算我把全身的重量都放在了井柄上,也还是打不出一滴水,都怪那时太轻了。水没打成,却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荡秋千。现在想想,那井柄也是坚强,这么折腾都没事,但可能还是因为我太轻了吧…… 饭桌上,提及起那口老井,妈妈说,那是她小时候打的一口井。在那时候,打井应是一件奢侈的事吧。当他们的井打好了以后,左邻右舍的人都来这取水。原来,老井不仅是一个玩伴,还帮助过这么多的人啊…… 不久前,我又去了外婆家。那个村子,因为将修的高铁要经过,房子就全部推翻了。在茫茫的废墟中,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口老井,它还是那么不屈,直挺挺地屹立在那。井壁上多了许多青苔,它看上去更老了。现在的它到我的腰上,我是轻而易举就能打出水来的……水游涌了出来,还是那么清凉,只是不再会有小时候那么天真的想法了。 时光已去,水井已老;布满的青苔,沥尽的沧桑。老井的耳语,我在聆听…… 中小学作文《记忆深处的那句话》 “都初三了,有没有醒啊?”这是老师经常提醒我们的一句话。 初三分班后,经过一周短暂的军训,同学们很快就融合为一个融洽的集体。大家创建了班级同学群,名叫“初三(1)班”。 一开始,大家聊聊有趣的事情,发发各种通知。不久,大家无话不谈,什么吃的玩的,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等各种八卦。随着作业增多,牢骚抱怨也越来越多,一上同学群,每个人都热情高涨:这个老师上课没劲,哪门学科作业太多,哪门学科作业难不想做……过了一段时间,群里每天晚上九点发着各门学科的答案,这解脱了自己,方便了大家。 我们很多同学得到了“便利”,人也变得更加懒惰了。于是,我们大多数人常常等待群里“高人”在晚上九点答案“发布”,以致对答案的盼望,就像《狼》里那两只贪婪的狼,紧跟着屠户,等待着扔出的骨头。 平时,班里多数同学每天作业都正确,一到期中考试就露了馅,一个个成绩惨不忍睹。“都初三了,大家作业都抄了三年了,这最后一年作业还要抄下去吗?你们有没有醒啊!”老师十分生气,重重地把卷子拍在讲台上,同学都低着头没人敢吭声,原来老师早就识破了同学们的伎俩。是的,做了三年的温水里的青蛙,该醒醒了,要自己努力了。再说,再这样抄下去,中考拿什么去考心目中的学校? 不过仍然有一小部分同学执迷不悟,我行我素,完全把老师的劝告当作耳边风,依旧等待着晚上九点答案“发布”。 慢慢地,群里的答案越来越少,进群聊天的同学也越来越少,群里也越来越冷清了。 到期末考试前几周,一天晚上打开手机,发现不知是谁把群名改成了“我们不是答案的搬运工”,嘿,蛮有创意的。“要不要把老师拉进群呀?”忽然用同学发起这个话题。“拉老师进来干吗?”“大家现在都初三了,老师说得没错,该醒醒了,以后不要再抄作业了。”“群里有了老师就很压抑。”“现在学习要紧,学习第一。有老师在群里就可以来监督我们了。”“要不我们先克制自己,如果不行就拉老师进同学群?”“可以。”…… 过了几天,再也没有人在群里讨要答案,群里更加冷清了。早上同学们来到教室,过去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起聊八卦的同学少了,绝大部分同学默默地看着书。有不懂的问题就课间去问老师。我作业的错误很多,没有了答案可抄,就跟着大家去请教老师。 有个周末,正好看到网上一张“正在学习”的图片,我就拿来做了微信头像,它常常在鞭策着我,监督着我:该清醒了,再不脚踏实地就来不及了! 有一天,打开微信,群名竟被改称了“从睡梦中清醒”。 至今,我们仍然没有把老师拉进群,因为我们都牢记着老师的提醒,我们都醒了。

文档评论(0)

springch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家要善于修改和套用,省时省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