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籍史藏志存记录 燕对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燕对录.txt 《燕對錄》明李東陽 撰   (燕對錄,一卷,明李東陽撰。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人。天順八年進 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孝宗朝官至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後受顧命,輔翼武宗。傳見明史卷一八一。此書自弘治十年二月至正德六年八月,凡召見奏 對之詞,悉著於編。)   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朝食前,司禮監太監韋泰馳至閣,亟呼曰:「宣四先生。」叩 其故,曰:「不知。」臣溥、臣健、臣東陽、臣遷亟具衣冠至文華殿。叩頭畢,上曰:「近 前。」於是直叩御榻。司禮監諸太監皆環跪於案側。 (「司禮監諸太監皆環跪於案側」, 「諸」字原本不清,據明朱當■ 〈氵眄〉(下簡稱朱氏)國朝典故本、明佚名國朝典故本(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下同,省注。)補。) 上曰:「看文書。」諸太監取本付臣溥、臣健, 又分置朱硯硃筆,授片紙數幅於臣東陽、臣遷。每一本上曰:「與先生輩計較。」臣溥等看 畢,相與議定批辭,以次陳奏,得允,乃錄於紙上以進。上覽畢,親批本面,或更定二三 字,或刪去一二句,皆應手疾書,宸翰清逸,略無疑滯。有山西巡撫官本,上顧曰:「此欲 提問一副總兵,該提否?」臣溥等對曰:「此事輕,副總兵恐不必提問, (「副總兵恐不 必提問」,「問」字原缺,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佚名國朝典故本補。) 止提都指揮以 下三人可也。」上曰:「然邊情事重,小官亦不可不提耳。」又禮部本擬一 「是」字,上 曰:「天下事亦大,還看本內事情,若止批一 『是』字,恐有遺失。因取本閱之,則曰:「 是只須一 『是』字足矣。」又一本,臣健奏曰:「此本事多,臣等將下細看擬奏。」上曰: 「文書尚多,都要一看下去也是,閑就此商量豈不好?」皆應曰:「諾。」上指餘本謂左右 曰:「此皆常行事,不過該衙門知道耳。」乃皆叩頭退。上復顧左右曰:「喫茶。」出文華 門,尚膳監官捧茶以俟,章太監喜曰:「茶已具矣。」蓋時出急召,未有宿辦也。自天順至 今四十年,先帝及今上之初間,嘗召內閣不過一二語,是日經筵罷,有此召,因得以窺天質 之明睿,廟筭之周詳,聖心之仁厚有不可測量者如此。且自是若將以為常,故謹書之,以識 事始雲。   十三年六月,召至平台。上出諸營提督官辭任本,各議去留,臣健等請上裁決。上取英 國公張懋本,令擬旨留之。及保國公朱暉、惠安伯張偉皆然。至成山伯王鏞、寧晉伯劉福皆 准辭退。問曰:「如何?」臣健等皆應曰:「聖覽極當。」皆擬旨訖, (「皆擬旨訖」, 「訖」原作 「請」,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佚名國朝典故本改。) 上又問:「新寧伯譚 佑較之劉福如何?」蓋佑時亦有言其短長者。臣東陽對曰:「譚佑在營管事,似勝劉福。」 上意亦以為然,但止可令管神機營,提督團營須另選,可令鎮遠侯顧溥代之。因問:「溥如 何?」臣健等皆應曰:「溥在湖廣甚好。」臣東陽曰:「況新有貴州功。」上曰:「然。」 則令兼管神機營。臣東陽曰:「譚佑掌神機營久,但系伯爵,若與溥同營,即當為副。溥雖 侯爵,但新自外入,若令管五軍營,名在漲懋次,而令張偉副佑,似於事體稍便。」上從 之,即令撰手敕藁。是日,司禮惟諸太監在侍,餘無一人在左右者,於是扶安李暲舉小紅桌 具硃筆硯,臣東陽錄藁以進。上親書手敕成, (「上親書手敕成」,「親」原作 「觀」, 據明朱氏國朝典故本、明佚名國朝典故本改。) 付司禮監官。臣東陽復奏曰:「今邊方多 事,皇上留意武臣,親賜黜陟,臣等不勝瞻仰。」皆叩頭出。時已召兵部尚書馬文升等候於 左順門,候敕出行之。   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大行聖慈仁壽太皇太后喪。上御西角門,朝退,遣內官召大學士劉 健、李東陽、謝遷至門內,扉遂闔。上帶翼善冠,素服腰絰麻履,御煅閣素幄,起,立床 前。左右皆屏不敢近。臣健等叩頭畢,致詞奉慰。上顧謂曰:「先生輩上來。」臣健等皆至 幄內,上曰:「為陵廟事與先生輩商量。」臣健等仰奏曰:「昨蒙遣太監扶安諭示孝莊睿皇 后葬不合禮,欲為釐正。此盛德事,臣等仰見皇上聖孝高出前古,不勝忻慕。」上袖出裕 圖一紙,指示陵門內有二隧道,其一西行北轉而至者為英宗皇堂,虛其右壙而中有道可通往 來。其一東行北轉而至者為孝莊玄堂,相去可數丈,中隔不通。因曰:「此大非禮。」臣東 陽奏曰:「此事臣等初不知。」上曰:「先生輩如何得知?都是內官做的勾當。」又曰:「 內官有幾個識道理的?昨見成化年彭時、姚夔輩奏章,先朝大臣都忠厚為國如此。」臣健、 臣遷對曰:「英宗皇帝嘗有遺命:『錢後與我合葬。』大學士李賢記在閣下。」上曰:「既 有遺命,當時奈何違之?」臣東陽對曰:「臣等聞當時尚有別議,故委曲至此,恐非先帝本 意。」上曰:「先帝亦甚不得已

文档评论(0)

阶梯考试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育 考试 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