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ocx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学习导航 人文主题 (1)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学习借鉴他们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 (2)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素养 (1)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部分篇章。 (2)感受儒家或雍容或峻急、道家或简约或恣肆、墨家朴拙繁复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的论说方法,体会其妙处。 三篇儒家选文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论语〉十二章》重点讲述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点不烦,精辟隽永。《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我们从三篇选文中能够清晰地看出儒家由修身而处世治国的理论逻辑。 两篇道家选文 老子《〈老子〉四章》,庄子《五石之瓠》 《〈老子〉四章》以极强的思辨性,阐发“对待之理”(柳诒征语),这告诉人们,在“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的关系上,要重视那些通常被我们忽视的一面;而《五石之瓠》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发现大葫芦的“无用”之“用”、“所用之异”,借助寓言曲折地表达了深刻的道理。老庄的文字中,思想和表达往往有突破常规、俗见之处。从表达技巧上来说,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述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一篇墨家选文 墨子《兼爱》 文中提出“兼相爱”,主张“爱”没有等级差别,用“兼爱、非攻”来解决社会矛盾。本篇是《墨子》一书的核心篇章,墨子认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乱因是“不相爱”,墨子以严谨的逻辑、层层递进的结构论证了“兼相爱”是治理乱世的良方。墨子的语言浅近易懂,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独具风格。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晨读时光 1.成语积累 (1)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2)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3)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4)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5)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2.《〈论语〉心得》佳句 (1)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2)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外是向内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3)孔子从来不说做君子就要像谁谁谁那样,在孔子看来,做君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你的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为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4)所谓君子不器,是指一个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动的、变化的、提升的,他可以应时运。 3.文化常识 (1)六艺:①古代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②古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2)大学、小学:“大学”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治国安邦的大学问(治国、理政)。大学之道,即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小学”,相对于“大学”而言,主要教授8岁以上、15岁以下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为人、治学) (3)三教九流:三教,即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4)三皇五帝:三皇,一般指伏羲、神农、黄帝。另有燧人、伏羲、神农;伏羲、女娲、神农等说法。五帝,一般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另有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说法。 1.文言短篇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