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淀粉废水还田对小麦初期生长影响研究.docx

红薯淀粉废水还田对小麦初期生长影响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红薯淀粉废水还田对小麦初期生长影响研究 ? ? 程丽萍,海子彬,宗 梅 (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71) 1 引言 我国是传统的红薯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国红薯种植大致分为食用型、淀粉型和紫薯型3种类型,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在内的地区多为淀粉型和食用型,其中淀粉型比例超半[1,2]。以八里河流域为例,该流域年产红薯约18万t,其中安徽省颍上县耿棚镇被称为“中原三粉第一镇”,红薯淀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同时,淀粉加工废水也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农村红薯淀粉加工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粗放落后,淀粉生产耗水量大,八里河流域每年9~12月份约有180万t高浓度淀粉废水未经任何污水处理措施直接排入河流水体,对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污染[3]。常见的淀粉加工废水处理方法有絮凝沉淀法、膜过滤法、生物降解法等[4~12],但由于废水产生集中且量大、污染负荷高、加工期温度低等原因,依靠现有的末端治理技术,难以实现经济可行的稳定达标排放。淀粉加工废水富含磷、钾、蛋白质、氨基酸等有机物和纤维素等固体颗粒,如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红薯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研究不仅有利于降低环境影响、减轻企业处理负担,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废水还田利用是解决薯类淀粉废水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13,14],淀粉废水作为肥料在我国多个地区已被大量地还田施用。本文研究了经处理后的红薯淀粉废水还田对小麦生长初期的影响,以探究小麦生长的最佳浇灌条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阜阳市颍上县耿棚镇某淀粉厂,废水类型为农村生产红薯淀粉废水。试验地气候属北温带与亚热带之间过度型气候,年平均温度15.0 ℃;流域内降水量常年平均降水904.6 mm,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有季节性变化,年际间差异大,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于秋雨。 2.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6块模拟小麦田,面积为0.15 m2(30 cm×50 cm),小麦种子播种密度约为每公顷300 kg,每块模拟麦田播种约5 g。配合施用800 kg/hm2复合肥,折合每块模拟田施用12 g复合肥,控制水量,分别采用红薯淀粉废水(原水)、经厌氧生化反应处理后的红薯淀粉废水(IC出水)、清水进行浇灌。废水原水COD约4000 mg/L,IC出水COD约1000 mg/L。浇灌水量控制为500 m3/hm2、1000 m3/hm2、1500 m3/hm2,折合成每块模拟麦田的浇灌水量分别为7.5 L、15 L、22.5 L(表1)。模拟麦田埋好土,保证光照条件一致。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土壤含水率和温度:采用DECAGON Em50土壤性质测定仪测试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分别在1、2与6号模拟麦田内地表以下10 cm处安放监测土壤探头,测量土壤温度以及灌溉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 表1 模拟麦田施用条件 土壤含氧量:采用Apogee MO-200手持式氧含量测量仪,探头放置于模拟麦田土壤10 cm以下深处,用于测量土壤含氧量的变化情况。 麦苗株高:每隔一定的时间测定每块模拟田内具有代表性的麦苗植株株高若干,由根部量至麦苗顶端最高处,计算平均株高。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浇灌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首要因素之一,对小麦出苗和生长发育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特别是生长发育前期,不同的土壤含水率小麦出苗状况差别较大,含水量较低时则麦苗生长受到抑制。水分的亏缺也会引起小麦茎秆生长缓慢、减少叶面积降低叶绿素相对含量,同时对营养物质如氮素的吸收累积影响也较大[15~17]。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的出苗和麦苗生长发育,有研究表明小麦出苗和苗期生长最适宜的耕层土壤含水量为18%~20%,小麦出苗所需最低含水量在13%~14%,低于这个标准小麦则不能正常出苗[18]。对1号、2号及6号模拟麦田内土壤含水率变化进行监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经原水和IC出水浇灌的模拟麦田含水率普遍比较高,且变化幅度更小,其中IC出水浇灌土壤含水率在小麦苗期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有利于小麦的出苗和生长发育。因此,利用红薯淀粉废水还田灌溉对土壤有着较好的保湿作用,对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更加有利。 3.2 不同浇灌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对1号、2号及6号(暂未浇水,浇灌方式为出芽后浇水)模拟麦田24 h内的土壤温度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监测时间段内天气状况为晴天,可以看出在正午时分(12:00左右)未浇水的6号田块温度明显高于浇灌原水的1号和IC出水的2号田块,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浇水后,一方面水分会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湿润的土壤空隙相比于干燥土壤的较小,地面上的干热空气无法有效与土壤内部较低温度空气进行交换。中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