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模糊语言
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模糊语言是指具有不确定延长率和内涵的特征语言。应用文语言要求准确,容不得半点“模糊”,但是,有时为了确保所提方法、措施的可行性,在语言运用上就要留有余地,使语言表述有一定的弹性,以便具体受文者灵活地处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应用文中不仅要承认这种模糊性,而且很多场合要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准确、简洁、含蓄、得体的表达效果。正如康德所说:“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模糊语言,不可能处处用精确语言代替模糊语言。”因此,应用文离不开模糊语言。
一、 应用中存在着模糊语言的必然性
(一) 间的过渡、延续性以及与前发力
模糊概念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我们在日常言语活动中所使用的大量的词语都是模糊的,不能精确地确定其外延所指,像“春”、“夏”、“秋”、“冬”表达的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可是,它们之间的过渡,不存在确定的界限。又如“早上”、“中午”、“傍晚”这些词语的外延都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延续性。它们之间的界限是不能确切划分的。何时为“早上”,何时为“中午”,难以用精确的时间概念来确定,它们之间的递接反映在一定的区域内的游动。每一个词的语义特征都是一个模糊集,它们之间的联系具有“亦此亦彼”的特性,概念之间不是径渭分明的。“好”、“坏”、“十分”、“非常”、“胖”、“瘦”、“坚强”、“勇敢”、“高楼”、“学者”等等也无一定的确定标准,也是模糊概念,但很多时候都能用来进行恰当的判断。可以说模糊语言一直伴随着应用文写作的始终。
(二) 用于表述事物的词语
自古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间万物均以运动变化的状态存在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角度不同,深广度不同,或囿于科学发展的程度难以解释清楚,因而,用于表述事物的词语就不可能全部清清楚楚。如,突如其来的海啸、山崩海裂的地震、金字塔、麦田怪圈……不同时空存在着大量模糊不清的事物和现象,有时不得不采用表述相对意义的模糊词语。
(三) 模糊语言是“大嘴唇,小嘴唇”
人们对某些事物某些规律的认识有时处于模糊阶段,即使达到非常清晰的地步,也不可能跟客观事物和现象完全一样。也就是说,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既有清晰和精确的一面,也有模糊不清的一面,或者虽清晰和精确却没必要一一道来,这就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在应用文写作中涉及人的思想和主观认识时,往往运用模糊语言来表述。如果我们去寻找一个“大眼睛,小嘴巴”的人,我们并不要确切地知道,他(她)的眼睛究竟有多大,嘴巴有多小,只凭借这些模糊的认识,我们仍能准确地找到他(她)。又如,《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2003年6月4日)开头说:“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等部门在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近期在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数量有所增加。一些地区和学校不重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等,是发生上述事件的重要原因。”这里说的“大量的工作”、“一定的成绩”、“近期”、“有所增加”、“一些地区和学校”等就是模糊语言。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模糊语言比使用精确语言能更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四) 人民的往来的未来
人们有时不愿、不必或不能使用精确词语,如果一味追求用定量或定性的词句来表达,反而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使语言枯燥、生硬。例如,“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的往来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是1972年周总理在欢迎尼克松访华宴会上的祝酒词,总理在这时十分成功的运用了模糊语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意不给点破,既坚持了我国的严正立场,又不失外交礼仪,有礼有节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大方得体,若改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则整个宴会的气氛就会被破坏。又如“现将《××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研究执行”,其中的“研究执行”是期请语,表示愿望、要求,而愿望、要求很难量化、精确化,只能用模糊语言来表达。
二、 模糊语言在应用中的作用
(一) 文本情感的复杂性
用文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简洁精炼,用简短明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公文内容。公文中所涉及到的公务活动,往往反映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准备使文件在较大范围发挥效力,需要用到概括性较强的模糊语言有些应用文内容所包含的某些信息由许多不同的成分组成,如果使用精确语言予以一一列举,就会使文章变得十分繁琐冗长。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国尤其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校舍,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危房修缮和改造的通知》)其中的“种种原因”、“相当数量”也是高度概括。全国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失修问题严重,是普遍性问题,原因多种多样,用“种种原因”这一模糊语词全包括了。我们经常可以在公文中看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