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高中生物理观念的精准教学策略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物理观念教学失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情维度、目标维度、教学内容与形式维度和教学评价维度提炼教学策略,促进物理观念教学更加精准化,学生物理观念发展更加流畅化,教师专业水平高精化。
关键词: 精准教学 物理观念 教学策略 学生主体 结构化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标准(2017版)》)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经过相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学习后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其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精准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科教学规律,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聚焦课堂教学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教学结构,细化教学流程,实现预期目标的教学活动。精准教学在课堂上则强调目标和及时反馈,主张教学是提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以训练、反馈等措施,形成所要求的行为即达到目标,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精准“物理观念”教学的意义
《标准(2017版)》给物理教学提出了关于物理观念方面的最终目标即在高中物理课程学习后,学生应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物理观念的发展是长期、渐进的过程,一个物理观念(比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的形成是通过多个内容,多个阶段,并且通过大量概念和规律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但在现实教学中,诸多教师出现“对同一观念的教学没有层级意识”、“不知道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能更高效的促进学生的物理观念发展”、“不知道如何进行准确的观念教学评价”等问题, 以致陷入“高难度”、“乱打一通”的教学困境中,严重违背了“学生主体地位”。物理观念教学不精准,那么培养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将是一纸空文。
精准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教育”,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很大,但物理观念掌握情况难以进行定量的线上学情数据采集。离开信息技术,物理观念的精准教学将更多的依赖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精准把握,目标的精准设定,学情的精准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精准选择以及精准的反馈评价,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实现差异化教学。
二、发展高中生物理观念的精准教学策略
1.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经验之上
皮亚杰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是个体通过让自己适应于他的环境以及试图改变环境以适应他自己的需要而展开一种积极的调适过程,这种适应是在一个持续进行的互动中发生的,精确的说,互动介于同化与顺应之间。”“同化”是指涉及把某些东西接纳到一个已经存在的结构之中。“顺应”是指接收有机体改变自己本身,从而能够将来自环境的影响接纳进来。而“顺应”的发生必须先突破自身的心里防线,自主决定将某些不符合自身结构的东西接收进来,并对自身结构进行突破和重构,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起点即为学生的 “先前知识”(先前经验),也是学生的“先前观念”。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基于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以前的学习形成了大量的“先前知识”,它们可能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在没有挖掘“先前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新授课,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判断:“这个我初中学过了”,从课题的给出开始,学生就处于松懈的学习状态,以凌驾于知识之上的态度迎合课堂,而没有进入深度学习的准备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先前知识”一旦被激活、识别、重构,那它就会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现象、概念、规律)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则更利于学生有意义的存取和应用知识,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先前知识”,精准设定物理观念的教学目标,瞄准“先前知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激活认知或形成认知冲突,让学生醒悟到自己“肤浅”的认识。同时“先前知识”的挖掘也让物理观念教学的及时评价成为可能。
【案例】《摩擦力》新授课
学生可能存在的“先前知识”有:
(1)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概念理解。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摩擦力,初中不提相对运动概念,因此所学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地面的,所给的情景也都是相对地面的,因此让学生形成了这样一个错误观念:静止的物体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
(2)关于摩擦力效果的理解。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
(3)关于静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理解。认为静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的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不然为什么要让受外力的物体保持静止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挤压或者让接触面更粗糙呢”?
获得学生可能关于摩擦力的“先前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设计“一对一”
文档评论(0)